北京雨燕
北京雨燕
文/石岩磊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是高尔基赞美海燕的经典文字,然而还有一种鸟的坚韧和毅力堪与海燕媲美,它就是雨燕。
雨燕属于候鸟,每年都要寒来暑往地迁徙,它们最突出的特点,一是速度奇快,每小时可飞行100多公里,高速时能超过240公里,二是耐力惊人,它们除了筑巢和繁衍后代之外,几乎24小时都在空中翱翔,不落地跨越30万公里更是家常便饭。雨燕有7个变种,其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北京雨燕”了。
雨燕翅长而腿短,非常适宜飞翔而不善于在地面活动,所以它们的巢穴都建在高处,北京雨燕的栖息地就选择在高塔、牌坊、钟鼓楼之上,因此又叫“楼燕”。成群结队觅食嬉戏的燕群曾是老北京的一景,然而随着旧城的改造和现代化发展,大理石外立面和玻璃幕墙成了城市的风景线,可那些可怜的空中精灵却难以在上面安家,它们的数量开始锐减,据说目前京城里仅存的雨燕已不到3000只了。
有专家称,雨燕的进化有些“畸形”,羽毛为暗淡的黑色或褐色,叫声短促而单调,爪指全部朝前无法行走,但它们的身体结构非常便于飞行,或许可以说,雨燕是为了追求空中的无拘无束而舍弃了地上的安逸。实际上,我们之中的一部分人和雨燕也有类似之处:有的人善于钻研技术而拙于钻营,有的人潜心绘画而疏于造势,有的人埋头写作而羞于维护权益,在以讲究效益的市场大潮的冲刷中,他们常被边缘化,成了“窝囊”“没出息”的代名词,他们的生存空间同样被压缩了。
有人大代表提出要建“雨燕塔”以保护这一几近濒危的物种,然而对于人群中那些不适应经济浪潮洗礼的人们,是否也应予以适当呵护?其实无需大笔资金支持,不用兴师动众地批地建园,只要给知识和艺术以崇高的礼遇,让他们安心在高处衔泥筑巢,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痴情的技艺中去,或许将来飞出的不仅有雨燕,还有满含祥瑞之气的金凤凰。
在辽阔洋面上搏击的海燕值得人们崇敬,在万里征途上遨游的雨燕值得大家赞叹,而那些在科技与艺术峰峦上默默攀爬的探路者,一如穿云破雾的海燕般的高傲,犹如长途跋涉的雨燕似的不屈,他们可以蔑视乌云的重压,能够无视旅途的辛劳,但他们同样害怕被误解的孤寂,一样担心被伤害后的无助。燕栖高枝,人择佳境,这些人类中的“燕子”需要的并不多,只是一束欣赏的目光,一声珍重的慰籍,他们便会如海燕般矫健,像雨燕那样顽强。
2018.8.2
注:本文首发于《石岩磊微言》。
北京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