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以外的趣事
(1)参加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在大约在1996年前后,我参加一个小型的全国社会科学研讨会,分好几个专业组,山师去参加的还有韩玉贵。我参加的是邓小平理论研讨组,也就二十多人,重点是讨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体系。首先发言的是人民大学的教授,紧接着有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师相继发言,他们谈了邓小平理论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我可能对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太浅,听着云里雾里的。我觉得我不能光带着耳朵来听,也得谈点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就说:“我是山东师范大学的教师,在马列部任教。”我说:“邓小平理论体系应该清楚明了,教师讲课才能思路清晰。我考虑了一个体系应该是这样的:邓小平理论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核心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此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就需要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目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而中国目前最大的实际是什么呢?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而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解放生产力,这就必须进行改革开放,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一系列的改革。要使改革顺利进行,必须有政治保证,那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统一祖国,邓小平又提出了“一国两制,统一祖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中国人民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有坚强的领导,这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这样就把整个邓小平理论联系了起来。”在我讲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好多老师往小本上记,我讲完了,还有个老师过来和我握手。这时我增强了自信心,没想到我还这么厉害,回校后我写了一篇三千多字的论文“从体系上把握邓小平理论”发表在“理论学习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排在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