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管出租车内痛哭:“不要瞧不起那个深夜崩溃的中年人”
前段时间,看到秋叶老师发的一条微博:
“今天老婆打的,的士司机主动给她说,刚刚上车的一个男的,在车上就哭起来了。
这个人年前还是一个企业高管,年薪三十多万,买了一套房,月供5000元。刚刚买了一辆车,月供7000元。
他本来想着今年可以大干一场,还清自己的房贷车贷,结果疫情还没有过去公司却倒闭了。
他现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自己已经很久没找到工作,也不敢和家里人说,只能在出租车上大哭一场。”
人到中年,连崩溃都要挑好时间和地方。
大部分的普通人,到了中年,非但没有压力减轻,反而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
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每一项都是压在肩头的责任。
一个意外、一场重病,就可能打破安稳的生活。
中年人很坚强,但要击垮却也很简单。
白岩松曾说:
“在中国最幸福的就是童年和老年,中年人却很惨。挣钱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差,责任越来越重,父母在一夜之间变老,孩子还未长大。”
一段话,道破了中年生活的心酸与艰难。
作家刘亮程说:
落在一个人一生的雪中,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是啊,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高峰自然有低谷。
年纪小的时候,最看不惯那些容易崩溃的大人,认为这实在太“怂”。
长大后才发现,那些低谷时,懂得适当认个怂,低个头的中年人,才是真正的强大。
要相信,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5种自渡的方法,带你走过低潮,做自己的摆渡人。
1
宣泄
一天深夜, 某医生正处于熟睡中,却被一个陌生妇女的电话吵醒了。
还没等医生开口,这位妇女就开始抱怨起来:“我恨透他了!”
“他是谁?”医生问。
“他是我的丈夫!”医生感到突然,于是礼貌地告诉她:“你打错电话了。”
但是,这位妇女好像没听见似的,继续说个不停:
“我一天到晚照顾四个小孩,他还以为我在家里享福。有时候我想出去散散心,他却不肯,而他自己天天晚上出去,说是有应酬,谁会相信......”
尽管这位医生一再打断她的话,告诉她,他并不认识她,但是她还是坚持把自己的话说完。
最后,她对这位素不相识的医生说:
“您当然不认识我,可是这些话已被我压了很久,现在我终于说出来了,舒服多了,谢谢您,对不起,打搅您了。”
什么是宣泄?就是把过去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所感受到的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以达到缓解和消除消极情绪的目的。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过不平、委屈、失意等不如意的事情,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如果任由负性情绪积累,硬生生地短期压制,不及时宣泄,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
成年人,真的没必要过于追求所谓的坚强,难受的时候哭出来,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因为宣泄的过程,也是你自我安慰、自我放松、自我调节的过程。
当你懂得了合理地进行宣泄,也就掌握了摆脱负性情绪、精神压力和消极心理的有效途径。
2
存肢效应
一个坐在火车窗口座位的老人,不慎从窗口掉了一只刚买的鞋子。老人不假思索地将另一只鞋也扔向了窗外。
旁边一人不解地询问其原因,老人解释说:
“我只剩一只鞋也不能穿,把它也扔了出去,让捡到它们的人拥有一双。假如我们一人一只,那鞋子就没有了价值。”
老人的行为看起来反常,但这恰恰体现了存肢效应的核心观念。
存肢效应,是一种生理现象:一个健康的人,如果突然断了只胳膊,在伤口愈合后很长一段时间里,80%以上的截肢者,对失去的肢体,还会有存在感和支配欲。
基于此,也引申喻指一种心理现象,意即:
人在失去以后,在心理上,面对那个空落的位置,也会有存在感和支配欲。
《大话西游》有一段经典台词,描述的就是这个现象:
“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我却没有珍惜,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生活中,很多人都难以摆脱存肢效应带来的影响。
比如说,刚退下来的领导,因为无法面对改变而充满失落;
比如说,失去老伴的老人,因为无法应对空缺而孤独难耐;
比如说,没有抓住发展机遇,被失败击倒而感到郁郁寡欢;
......
但实际上,沉溺于痛苦本身,只会将痛苦越养越大。
生活中的每个人,其实都是不断在失去,同时,也不断在获得。
区别在于,你是沉迷过去,不敢面对现实,还是说坦然面对失去,从中汲取勇气,把握现在。
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能把握的现在。
3
自我损耗
看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研究人员希望测试出,吃不同的食物后,对于解难题有什么影响,就做了一个关于“小萝卜与巧克力饼干”的解题实验。
具体过程如下:
实验人员将实验参与者聚集在一个房间里,而房间里充斥着刚刚出炉的巧克力饼干的香味,桌子上分别放着一盘巧克力饼干和一盘小萝卜。
当实验人员离开房间时,他们让两组参与者品尝他们面前的食物,一组只吃萝卜,另一组只吃巧克力饼干。
一段时间后,两组参与者被要求完成同一个无解的智力问题。
当实验人员测量他们在解决难题上花费的时间时发现:
吃了巧克力饼干的参与者会在19分钟后放弃解答,而被迫控制自己只能吃小萝卜的实验组表现糟糕,8钟后就放弃了尝试。
这就是自我损耗,指的是:一个人进行一段意志活动后,自我进行意志活动的能力或者意愿暂时下降。
自我损耗的核心是,自我意志活动依赖一种有限的心理能量。
由于心理能量有限,当前一个意志消耗部分甚至是多数心理能量时,会对后续的意志活动造成负面影响。
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低价值的自我消耗行为:
比如说,进了大学校门,还没有好好读几本书,就烦恼毕业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比如说,步入了职场,还没有熟练手头的业务,就担忧今后某一天失业怎么办。
比如说,走进婚姻殿堂,没有多花心思用心经营,一些小事就忧心离婚怎么办。
这种常见的、无意义的悬想(凭空想象),是一种严重的自我损耗。
它带来的负性情绪,会将我们的精力慢慢消耗,让明媚的梦想最终化为凄凉的空想。
因此,当我们察觉到无意义的悬想的危害时,就要注意识别,及时提醒自己进行视角切换。
去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转移注意力,降低自我损耗,提高理性认知能力。
4
钝感力
《功夫熊猫》中的熊猫阿宝,总是穿着一条破裤衩,职业是面馆的店小二,最大的技能就是把面条放在胳膊上。
就是这样一只傻乎乎的笨熊猫,最后竟然成为了给大家带来和平的龙之武士。
而阿宝的特征便是:随时随地都拥有好心情,瞄准一个目标之后,将所有打击与嘲笑都置之度外。
《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是个有着性格缺陷的农村孩子,迟钝、老实、懦弱、缺心眼、一根筋,经常被周围的人轻视、嘲笑、欺负。
但他对于周围人们的冷嘲热讽,却很少放在心上,总是露出憨厚的笑容,对认定的事情非常执着。
在刚刚入伍时,他是人人眼中的“孬兵”,最后却出人意料地成为了“兵王”。
《阿甘正传》里的阿甘,智商仅为75,因为他的迟钝,时常被人嘲笑、欺负。
然而,他却比常人做起决策来更果断,行动力更强,面对挫折更有韧性。
最后,因为他的迟钝,收获了友情、爱情,稀里糊涂地成为了百万富翁。
通常,我们会认为迟钝是一个“不好的”词,但就像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说:
有限度的迟钝,对于引发个人的创造力、导致事业成功,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都有益处。
这,就是钝感力的强大力量。
钝感力,指的是:一种排除周围干扰、勇往直前的态度,强调的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
渡边淳一说:“世界上不仅仅存在敏锐聪慧这种才能,相较之下,不为逆境、挫折所动摇的钝感,才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才能。”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钝感力就成为逆商,能够帮助我们突破重重障碍,步步向前,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5
向死而生
美国“9·11”袭击,遇难者近3000人。
陈思进,是幸存者之一。
灾难发生的当天,他逃出世贸大厦后不到3分钟,大楼就轰然坍塌。
与他同行的300余人,成为最后一批逃出世贸双塔的幸存者。
事故发生后,陈思进开始回首人生,终于发现自己的内心,在“贪婪”的华尔街得不到安宁。
他不愿再做一个“赚钱机器”,而是重拾童年的作家梦,开始关注财经文化,并选择开启中文写作的生涯。
随着《金融让谁富有》、《绝情华尔街》等多部财经类畅销书的出版,陈思进完成了从证券公司副总裁到金融作家的角色转变。
实现了自身定位的“成功”:靠自己喜欢的职业谋生,并做出成绩。
陈思进说:“人生不一定有明天!只要还活着,想做什么,就应该抓紧时间去做!
生命、亲情、爱情、友情太珍贵了……物质追求已经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意义了,真正做自己喜爱做的事情,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这,就是向死而生的活法。
我们每一个人都畏惧死亡,因此本能地会回避死亡,回避与死亡相关的话题。
通常,只有那些濒临死亡又侥幸逃生的人,才会认真去思考死亡,以及生命的意义。
但是,在生命的上坡时期,适宜思考下坡的问题;早一点思考,会比迟一点思考好。
因为直面死亡,你才会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鲁豫在《偶遇》中说:
“无论是谁,我们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自的人生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
成年人的世界,低潮在所难免,悲欢只能自渡。
当你遇到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强大的自愈能力,才能让你走得更稳、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