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你,一半是鬼斧神工,一半是巧夺天工
大山的孩子想看海,海边的孩子走进山城。重庆,一座与《重庆森林》没有任何关系的森林之城。
6月的重庆,早上下了点小雨,淅淅沥沥的,小城在烟雨中静默着。中山四路,还保留着古老的道路、建筑,封存着老重庆的记忆。上班、上学、买菜的人络绎不绝,一天的忙活开始了,有序而不喧闹。
在一些比较斜的坡道,可以看到一些用竹棒挑东西的人,一条竹竿,两根绳子,挑起生活的重担。这情景应该有点类似于以前课本上的“挑山工”吧?重庆人民称之为“棒棒军”。
如果说最有趣的,要数随处都能听到浑然天成的重庆话。特别是卖水果的叔叔阿姨们,任你再听不懂,他们依然还是非常有耐心地用重庆话跟你交流。
大街上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汽车,在其他城市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在重庆似乎见不到踪影。也许跟地形有关吧,坡路、弯道较多,所以也造就了楼上街,楼上楼。
我觉得最有特色的交通工具还数轻轨。
从北站下车,乘坐轻轨,先是乘坐3号线。列车过了鸳鸯站,一下子从桥上钻进地下,还没来得及反应,不一会儿又从地下出来上了桥。一下上天,一下入地,就像坐上小型过山车。偶尔有反方向的列车迎面而来,擦肩而过,让人捏一把冷汗。我似乎也明白为什么重庆的轨道交通不叫地铁,而叫轻轨了。
3号线换乘了2号线,2号线的特别之处,除了在李子坝站穿居民楼而过,还能饱览江景和街景。车窗一边是平静广阔的江景,让人感觉列车在江上行走。另一边偶尔经过的一些居民楼,靠得很近,仿佛把手伸出窗外就能够得着。在列车上居高临下,下面车水马龙的街景,纵横交错的高架桥,一览无遗。重庆的轻轨胜似观光车,这是我坐过最特别的轻轨。
如果说地铁是时代的弄潮儿,另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交通工具便是长江索道。
一座山,两座城。索道建立之初,肩负着连接江两岸人民的责任。从索道上望去,一幢幢高楼伫立在山前。雨虽然早已经停了,但雾气还未消散,连绵起伏的青山若隐若现。你在江的这头,我在江的那头,这条江,是分界线?还是情感的纽带?
说起重庆味道,火锅当之无愧。在解放碑附近,三步不离火锅店,火锅底料的味道时不时在空气中弥漫。进入一家店找位置坐下,师傅端着火锅盆上来,开了火,不一会就沸腾了。听着火锅汤底沸腾的声音,那颜色看上去红红火火,涮一块肉,吃一口,辣得让人恍恍惚惚。偶尔不小心咬到一颗花椒,那麻劲在口中久久回绝。这时候最好上一碗冰粉或凉糕来缓缓这股劲。
夜幕慢慢降临,华灯初上,夜晚的重庆,一下子热闹起来。广场上的音乐声,各家火锅店,夜宵店,觥筹交错。
重庆的夜景,有看头的景点很多。可以选择到南山的观景台,朝天门码头……趁着夜色,我选择朝着解放碑的方向游走。终于看到人民解放碑了,解放碑四面都是繁华的商场和高楼大厦,它在四个路口中间伫立着,让人肃然起敬。
沿着解放碑,朝洪崖洞的方向走去,一路上都是拥挤的人潮。来到江边,登上游船,看到洪崖洞上一座座吊脚楼依山而建。夜幕下,黄色的灯光把每座小楼的轮廓刻画出来,聚集在一起,额外壮观,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影片的梦幻当中。一边吹着凉爽的江风,一边欣赏着两岸灯光的璀璨,在迷人的夜色中迷失了方向……
重庆,一个多面体的城市,白天是一座宁静古朴的小城,晚上是一座灯光璀璨的不夜城。山中之城,从古老的小城发展到现代化气息浓重的城市,中间历经了多少变更?
无论是天然的地貌,还是遗留的历史味道,都如此独特。
不得不感叹造物者的鬼斧神工,更不得不惊叹人类的巧夺天工,这一切锻造了一份色彩鲜明的山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