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
小长假闲来无事听了一首歌,词曰: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就明白一件事。
别人家的孩子还不识字,就比我更懂事。
他不用睡也不用吃,没日没夜做卷子。
他从小就大红大紫,每个父母都认识。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那小脑瓜子装的全是知识。
你呢, 啊, 就知道吃,吃了那么多还不长脑子。”
这首歌仿佛一记重锤,能敲痛不少颗脆弱的心,同时勾起许多人童年唏嘘的回忆。常有人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但这么说的都是骗子,如你所知,每个儿童最大的敌人从来不是自己,而是“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的讨厌之处在于,你所有好的方面,他不比你差,而你所有不太好的方面,他恰好都比你好一点。你若是在家懒惰成性,那他一定是父母勤劳的小帮手;你若是吃饭挑肥拣瘦,那他一定是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胖小子;你若是成绩不稳定忽上忽下,那他一定是每次都名列前茅且依然坚持用功每天不复习到深夜不休息精力旺盛双目放光一举手一投足都散发着智慧光芒的尖子生。令人惊讶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这么极其有针对性的优秀着,仿佛他不是父母生的,而是上帝故意造出来羞辱你的。
姚明当年还在长身体练球技时,有位篮坛名宿来看他打球,看完摇摇头对他妈丛学娣说:你儿子前途有限,你看看王维君和任贞焕家的孩子,那打得叫一个棒。可见“别人家的孩子”不仅出没在课堂上,有时还埋伏在球场上,真是处处都有危机。不知丛学娣后来有没有经常拿此话鞭策姚明。而这个别人家打球打得很棒的孩子,名叫王治郅。我们现在都知道了,大姚和大郅都很棒,专家的话果然是不能轻信的。
我少年时期因叛逆,自然少不了被父母用别人来旁敲侧击。但我成绩一直还算优秀,所以竟也有幸成为其他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我的一位死党徐同学,他与我大学才认识,但双方父亲却早就有交情。有一日徐同学怏怏地告知我,在他高中时,他父亲便常把我树为典型说教道:我朋友家的儿子,学习好、作文好、还会唱戏、打篮球。而徐同学当时未见过我本人,心里不免想:上帝是公平的,在学校什么都好的小孩,在生活里肯定是个一无是处毫无情趣的傻逼。可见“别人家的小孩”在父母和孩子眼里,是形象截然不同的两种生物。
而当我渐渐年长,直至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父母劝导我的方式仍然是老一套。记得初工作那几年,我父亲总是饭后有意无意地与我聊天,话题却永远都是哪个朋友的儿子刚刚生了小孩。唉,“别人家的小孩”连生育能力都比我强,想来真是忧伤。
于是在这样的暗示和催促下,我也终于有了娘子和后代。而我的父母终于没有可以羡慕别人的地方,我自以为高枕无忧,直至有一日,我家娘子哀怨地跑到我面前作楚楚可怜状道:相公,XX的老公刚给她买了个包包。我突然一声闷哼,差点吐血三升。呜呼,原来没有了“别人家的孩子”,还有“别人家的老公”。我只能强忍心痛,掏出工资卡给她。同时暗暗下决心哪怕拼了命,今后也要多苦几个钱,因为我知道,等儿子渐渐懂事,兴许还有经常买玩具买零食的“别人家的爸爸”在不远处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