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是魏晋诗人、“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对松树的赞美。
松树,作为“岁寒三友”之一,它苍劲挺拔,傲霜斗雪;它高洁寡欲、坚强不屈,它向来都是气节的象征。
《论语·子罕》中有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万物凋零,唯有松柏依然挺拔、青翠,它不畏严寒,高风亮节的美好品格,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
他们吟咏它,赞美它,并把它作为一种精神象征来激励和鞭策自己。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春水东流,终究会奔流入海,小松树虽然还没有长高,但是却能顶天立地,它虬枝昂扬,历经岁月的洗礼,生命的力量愈加蓬勃。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阳春三月,人们争相欣赏桃李的艳丽芬芳,唯独院子里的小松孤独地挺立着,无人问津。
这棵孤傲挺拔的松树是多么的叫人喜爱,你看它虽然枝叶细小,仍是用它那清淡的树荫为人们带来满座的清风。
别看桃李盛开时它默默无闻,备受孤单寂寞,但是到了霜降后百花凋零它却会生长得更加郁郁葱葱。
时序更迭,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不消多久它就会长成百尺之松,到那时它便有了栋梁的功用。
百花虽美,但它的艳丽和芳香却是一时的,它经不起雨雪风霜的洗礼,花期一过,便会零落成泥碾作尘。
而松树的美则是持久的,无论严寒酷暑、风霜雨雪,它依然傲然耸立,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李商隐的这首《题小松》,全篇未着一“松”字,却句句写松,不仅写小松的形貌,还写了小松的品格、精神,更妙的是还通过写松来写人。
诗人喜爱小松的挺拔,同情小松的寂寞,盛赞小松的无私,欣赏小松的坚韧,托物言志,既是赞美小松,也是表明诗人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李商隐一生襟怀难开,壮志未酬。他少年早慧,品行高洁,有才华,有抱负。但不幸的是,他卷入晚唐的牛李党争中,成为了政治牺牲品。
但,纵是际遇坎坷,他却依然秉持着骨子里的傲然和高洁,就如他笔下不畏严寒,不惧霜雪欺压的松树一般,刚劲挺拔,不屈不挠。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小诗,便是诗人借一棵小小的松树,寄托他傲然高洁、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
《题小松》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唐·李商隐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咏物诗热情赞颂了松树不畏严寒,不惧霜雪淫威,刚劲挺拔,四季葱翠的高尚品格,对艳丽一时花开易谢的桃李给予辛辣的讽刺,寄寓了诗人高远的政治抱负,表达了对社会上庸俗浅薄之徒的鄙视。
此诗虽非上乘,但仍清新隽永,颇有韵味。
诗人同情小松的“寂寞”:在阳春三月桃李争艳的季节,它孤独地挺立在庭院中,被人冷落。
诗人又赞赏它的无私:在盛夏炎日中,它默默地以“细叶轻荫”给人们带来满座的清风。
诗人更欣赏的是在那霜雪凛冽的严冬,它非但没有枯黄,倒愈显得郁郁葱葱。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开篇四句的意思是,我喜爱这庭院中俊秀独立的小松,枝叶细小树荫轻淡带来满座清风。
桃李争芳吐艳时你虽然默默无闻,霜雪降下后方显得那么郁郁葱葱。
孤秀:孤傲秀拔。
轻阴:指松树覆盖下的树荫。
盛时:这里是指春天桃花和李花盛开的时候。
青葱:形容松树充满了生命活力的长势。
开篇这四句,通过对小松四时遭际的描绘,写出了它坚贞挺拔、不随流俗、傲霜斗雪的风姿。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咏的不是繁叶如云盖,老枝似盘虬的老松,而是一株枝叶未茂的小松,因此诗人很精心地用一“秀”字来形容它,令人想到其枝干的纤细,柔韧,犹如一位英俊少年亭亭玉立于庭院之中。
同样,以“细”状其叶,以“轻”状其荫,都是抓住了小松不同于老松的特征而加以刻画的。从“秀”“细”“轻”这几个字眼中,不难体会到诗人的爱怜之情。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后面四句的意思是,草木在一年内有几次枯荣的变化,小松长到百尺便有了栋梁的功用。
替我告诉乘车去西园游赏的人们,定会悲叹那园中花草已凋零一空。
一年几变:指非常绿植物的生态和长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枯:指草木之花凋谢,草木枯萎。
荣:指草木开花。
百尺:形容高大,是就小松将来的发展而言。
方资:正可用作。
柱石功:栋梁之材的功用。
为谢:因为这个原因而相告。谢,是告诉、相告的意思。
西园:泛指一般园林。
车马客:指乘车马去西园游赏的人们。
摇落:凋谢,衰败。
后面的四句写诗人对小松的殷切期待:百花虽盛,但好景不长。花开花落,“一年几变枯荣事”。
而小松独耐寂寞,不管春风秋雨、夏炎冬寒,锤炼其坚贞之性。待到它长成百尺苍松之时,即可成就其栋梁之功了。
百花本是“一岁一枯荣”,而诗人在这里却说“一年几变”。这是夸大百花“枯荣”之易来强调小松成材之难,以百花之“变”来反衬小松之坚定。
最后,诗人对那些不知“怜”松、只会赏花的“西园车马客”说:“等到雪飞霜落的季节,百花纷纷凋零,你们将感到悲哀失望了。”语气间充满了对小松必定成材的信心,“怜”松之情溢于言表。
在表现手法上,此诗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对比手法的运用。
诗中以桃李春日之盛来衬托小松的“孤秀”,以桃李冬日之“摇落”来衬托小松的“青葱”,以桃李的“枯荣事”来衬托小松的“柱石功”,使小松的刚劲挺拔、生动勃勃表现得格外鲜明,给人以深刻印象。
清代王士祯说:“咏物之作,须如禅家所谓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带经堂诗话》)。
此诗全篇八句,未着一“松”字,却句句写松,不仅写小松的形貌,还写了小松的品格、精神,更妙的是还通过写松来写人。
反复吟诵,字里行间仿佛挺立着一个抱志守节,傲岸不屈的正人君子的身影,在他的周围是一群趋炎附势的西园赏花客。
“怜”松即怜人也。似彼似此,不即不离,正是此诗艺术表现的高妙之处。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