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理

从休学两年到复学之路<4>

2017-03-01  本文已影响1418人  田凯心理

作者/田凯  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师

越是紧急的时候,越是需要父母稳定。

羽爸和羽妈坐在咨询室里,满是凝重的气氛。羽并没有来。

这是我第一次见羽爸,他是一个魁梧有力量的男人。

“老师,他上学不上学我不担心,他只要走出这个家门去,我就千谢万谢了!他一个人窝家里,也不出门,也不见邻居,他都窝傻了!一个男人,怎么能这样!”羽爸很有情绪。“还有你,都是你惯坏了!”他冲着羽妈大声说。

“你那个方式也不对,你多听听田老师怎么说”。羽妈一边抹眼泪一边说。

慢慢我了解到,这次,是因为羽和他爸爸大吵了一番。他早晨起来的晚,羽爸很生气,去掀被子,结果一向温顺的羽暴怒了,他大骂父亲,并用头撞墙,说要自杀,不活了。羽爸也很冲动,继续激惹羽。羽妈看见不好,就拉他出来了。

“他肯定不会自杀,他是威胁我的,他和他妈一样,就这样对付我。我了解他”羽爸说。

“你当时是知道他这个样子故意去刺激他,想帮助他走出来?”我问他。

“嗯!是这样,我也没办法,就得激他,人,越激越有力量,他就是迈不过这道坎,他迈出来就好了。这个孩子我不是不管,他现在就是不能和同学交流,不会表达,也不出门见人。学习什么的我不担心,我就关心他这个人”

奥,原来是这样。

【TIPS】这个时候怎么办?

孩子处于暂时的退行状态,会有很多幼稚的表现。他可能不说话,关闭在自己屋子里。莫名其妙的发火。会让父母很焦虑担心,这个时候,建议父母不要急于采取行动,有以下方法。

1:第一时间咨询专业咨询师。

2:可以先“停下来”。不采取任何行动、也不说教,去留心“孩子在什么时候开始有情绪波动”或者行为冲突,比如说了什么事,你说了什么话等等。这些都留意下来。

3:父母不要轻易象上面的羽爸那样激惹孩子,这是危险的。

“这个方法起作用了吗?”我问他。

“没用!这不找您来了!”

“他为什么不起床呢?”我问羽妈。

我问这个是有原因的。根据前面的评估,羽此时处于一种轻度抑郁和焦虑状态,内心是痛苦的。但是这个痛苦又得不到理解。父母也处于自己的焦虑之中。我直接告诉他们原因,他们未必相信,所以我决定询问对孩子理解多一些的羽妈。

“这。。”羽妈居然愣了一下。“他是不是很难受?我也说不好,你说他懒吧,他跟我说很难受,我也不知道了。有那么难么?”听到这里,羽爸沉默了。

孩子自动休学,相当于一个社会角色:学生 这个功能的失败。这不是一天造成的。但是孩子内心是痛苦的,他们或者以外在的不在乎假象,或者思考其他出路等等来转移注意,这是他们采取的自我保护办法。有谁愿意自己选择一条艰难的路来走呢?孩子开始都是白纸,没有难过的地方或者阻碍的地方,谁愿意这样看到父母的难过,别人的指责?

后来我了解到。羽爸和羽关系一直不好。羽爸一周有5天在外工作,不回家。只有周末才到家。这个时候,羽都不想见他爸,见面基本就是吵架。另外,羽爸自己小时候也经历过一些困难,他的秘诀就是:咬紧牙关挺着。显然,这些对他儿子没用。

我给予他们一些相处和沟通的技巧。比如羽爸给予羽空间,不过问他的事情。羽妈停止唠叨,更多的询问和等待等。

同时,我知道,他们是做不到的。因为一个家庭模式形成,改变不是一日而就。我现在需要的是他们稳定下来。这对于羽是有好处的。

“更多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照顾好。你自己每天学习,孩子会模仿的。比如你说你要考的证书,也可以开始学,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稳定,假如你是孩子,在家休学,希望看到妈妈怎样做?”

“我还是希望羽过来,我更尊重他的意见,他自己的选择一定是有道理的”。我对羽妈说。

做为青少年咨询师,首先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所有的孩子都想过好的生活。他们这样折磨自己,背后往往有很大的隐情。有的是他们知道的,一直未曾表达过;有的是他们也不太清楚,是潜意识层面的影响。咨询本身就是重新建立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咨询师真诚、坦然的和孩子交流是一个好的开始。

真实的人与人关系开始发生。在很多实际咨询中,我发现这些孩子经常会处于一个孤单的世界中,他们或者看似孤独,或者看似开朗,往往真正懂他们的人很少。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