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去世了
这时的孔子已经病重卧床了。
一天清早,他却起床了,倒背手拖着拐杖,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自己念叨着: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子贡——对,还是子贡,他去齐国出差刚回来,这天来看孔子。
孔子正对门坐着,说:子贡啊,你可算来了!昨晚,我梦见自己,坐在正屋两根柱子中间。夏朝人停丧,在东厢房下;商人停丧,在正屋柱子中间;周人停丧,在西厢房下。看来,我还是商人了。(这还是孔子的夏商周三段论。)
七天后,孔子去世了。他追求一辈子周道,到死才发现,自己还是个商人。
他的丧事和葬礼都是弟子们操办,据说融合了夏、商、周的三种不同礼仪。和孔子之前的嘱托一样,按照“无臣”的标准,其实是士级别的丧礼。孔子15岁获得了士的身份,晚年当了二十多年有名无实的大夫,死时又回归了士。
和孔子给父母的墓修坟一样,弟子们也在孔子墓上修起了坟。这个坟高仅四尺,接近今天的一米。
师生关系几乎是由孔子开创的,没什么礼节可以遵循,所以弟子们商议,比照儿子为父亲服丧三年的礼制,也为孔子服丧三年。他们在孔子陵区外建了些简易茅屋,一起祭祀孔子,整理他的遗著,继续向年轻弟子传授学问,形成了一个新的学院雏形。
关于给孔子服丧的具体礼节,弟子们有争议。子贡认为,具体行为可以比照为父亲服丧,但不需要穿丧服,因为孔子给子路、颜回这些早逝的弟子服丧也不穿丧服。但有人认为该穿丧服。最后折中了一下:当官的同学不能荒废工作,平时穿礼服去上班,下班后回“学院”再穿上丧服,和同学们一起祭祀、讲课。
孔墓外面盖起了一百多所房子,形成了一个郊外街区,被称为“孔里”,到近代变成了著名的孔府、孔庙、孔林,“三孔”旅游景点,还有人把这里叫“阙里”,说这是孔子在曲阜城里住的街区,他讲学也在这里。其实在孔子时代,他的坟墓还在曲阜城外。孔子活着的时候和今天的“三孔”没任何关系,这里只是他的墓地而已。
孔子墓旁边,是弟子们为他盖起的庙,到近一千年后的南北朝时期,还保留着初建时的格局:三间正屋,居中一间供奉的是孔子母亲颜氏,西厢房里供奉孔子,东厢房供奉孔子夫人。这座家庙里没有供奉孔子父系亲属。
在服丧弟子里面,核心人物是子贡。他官位比较高,而且和各方面关系都好,孔子去世后的这些活动主要是他酝酿发起的。为了保持同学团体的凝聚力,他甚至搞了个独出心裁的举措:让长得比较像孔子的有若坐在教席上,接受众弟子拜见。
孔门弟子们在服丧三年之后,大多回家过正常日子去了。子贡则又在孔里住了三年,维持着这个孔门弟子的联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