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的邯郸城内中街(续)

2018-04-24  本文已影响4651人  乔延宾

    一座小城,一条南北不到3华里的小街,却承载着那么多厚重历史,那么多历史文化,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城内中街

      邯郸城内中街,只是明、清、民国直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邯郸建城3000多年一个缩小了的城市身影。

  这里,曾演绎过"春秋五霸"争雄天下的历史;这里,曾留下廉颇、蔺相如将相之和的千古佳话;这里,曾见证巨商大贾吕不韦富甲神州的繁荣;这里,曾诞生了千古一帝秦始皇;这里,曾是闻名遐迩的汉代"五都"一条最重要的街市;这里,曾是"父子两尚书,一门四进士"的张国彦祖居地;这里,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改革家赵武灵王阅兵台的所在地,"毛遂自荐"故事的发生地,唐代大诗人李白饮酒赋诗的温柔乡,梅良玉、陈杏元至死不渝"夫妻南北,兄妹沾襟"梅开二度的伤心地。它的美酒,名甲四方,为此,曾发生"鲁酒薄而赵国围"的传奇故事。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它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刘邓大军从这里出发,千里挺进大别山,迈开解放全中国的第一步。这里,还是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看娃娃剧团演出的地方。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发出"邯郸是要复兴的"伟大预言……

  论中国历史的3000年传承,论历史文化的丰厚承载,邯郸城内中街鲜于能比!多少城市,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几易其名,而邯郸,在3000年的历史上却是唯一不变名字的城市,它的辉煌与坚持,不能让人不敬重与珍爱,而那条不长的城中街,浓缩了邯郸的历史,坚持到今天,更像一块璀璨的宝石,让远行的游子与曾经的、现在的老街兒女无比珍爱,思绪绵绵。

  4月21日,《少年时的邯郸城内中街》,在我的微信简书上发出之后,牵动众多在家的、在外的邯郸老城兒女的缕缕情思。我的中学时代的老同学维兰,就是那位留下祖宅前古槐树倩影的那位,在文章后面的留言中连用了两个:"好感动!"这样的句子,同时动情地回顾大槐树下的少年时光;一位素未谋面的女士在留言中说:"我也是一位城中街的姑娘,少年时无数次从那棵老槐树下走过,每次路过大槐树下,我都会靠着大槐树,望着树对面的邯郸一中,高高的围墙,神秘的校园,羡慕不已。"更有一位远方的游子,他的名字叫"邯生",他在留言里说:"我们全家在抗战时逃离城内中街,是任家与米家的后裔,看到故乡的景物,感到十分亲切。"……城内中街,您牵动着多少曾经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思绪!

  "置酒高台上,由来慷慨悲歌地;平胡传玄服,莫负风云际会身。"这一楹联,曾悬挂于古丛台"武灵旧馆"的门前,1937年10月日寇侵华,邯郸沦陷后,侵略者出于心虚,损毁了这付楹联,但作为中华文明胜迹的古丛台,却依然屹立在那里。少年时父亲带我游玩,常常讲起关于丛台的历史故事。那时的丛台公园正门位于城内中街北城的东侧,进得门去,一泓碧水环绕着小岛,小岛上的湖心亭名曰"望诸榭",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士乐毅所建,有曲曲折折的长桥与湖岸相连,春季杨柳依依,夏季荷花映日,古朴而典雅。从南北两侧登上城堞高聳的古丛台,一层有武灵旧馆与迴澜亭,上层是巍峨挺拔的据胜亭,站在据胜亭的迴廊环顾四周,北侧是厂房林立的现代化大工厂一一邯郸纺织印染联合厂,南边是碑塔高聳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繁华的市区,向东眺望,是一望无际的冀南大平原,向西一看,一座紫色的山峰巍然而立,远处的太行群峰连绵起伏,层峦叠嶂。丛台是千古名胜,建于赵武灵王时期,用作歌舞与阅兵,因诸台"连聚非一,有雪洞天桥相连",建筑宏伟奇特而扬名列国。清代的张藩曾有七律一首《丛台怀古》,诗曰:"丛台高聳接云衢,主父当年启霸图。地辟民驯新教化,龙蟠虎踞故王都。买丝竞绣佳公子,完璧争夸烈丈夫。太息英雄归梦影,空留遗址傍城隅。"道尽了邯郸的兴衰与丛台的今昔。清代乾隆皇帝南巡登临丛台,也写下"传闻好事说丛台"、"邯郸人民闾井富"等著名诗句,可见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对古赵历史和武灵丛台的美好情感。

      1963年8月,连续达一个星期的大雨和暴雨,使得古丛台东北、东南两处坍圮,重建后的古丛台,少了古朴典雅之风,多了壮丽辉煌之气,让这座具有2000多年的古台焕发了崭新容颜。

武灵丛台

  少时的往事,历久弥新,古丛台东侧的假山上,建国以来邯郸市第一次全市少年兒童大规模聚集在假山上下,邯师附小的学长张钿在这次"六.一兒童节"集会上,代表全市少年兒童致词,与市委、市人委领导一起度过一个难忘的节日,假山上下,成了红领巾的海洋。

    旧时的城内中街,曾经留给少时的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北门的石桥下,拿上一个小竹篮,光着小脚丫,跳进清沏的护城河里,沒过小腿的流水里,一条条柳条鱼亲吻着脚丫与皮肤,痒痒地、轻轻地,脸上漾着惬意的微笑。小小竹篮放入清流中片刻,猛然提起,竹篮里满是欢蹦乱跳的小鱼小虾,一种叫作"五彩片"的小鱼,在阳光映照下,五色缤纷,更是好看,用两只小手捧住,放入大口的玻璃瓶里,游来游去,光色潋滟,实在是孩童们的所爱!

    城中街的美好,不仅仅是它的景物。住在这里的人们,小贩们一声声叫卖的吆喝,充满美感。黎明即起,红日初升,卖豆腐的小贩推着独轮车走街串巷,清脆的梆子声,伴随着"豆五(腐)、豆五(腐)!"的叫卖声,有人即应声而出,手端小筐轻声细问:"几何钱一斤?"小贩应声而答:"八分钱一斤。"交易即成,一个个人影消失在小巷里。那个年代,邯郸老城人家烧饭、取暖全用的是煤,大街上常有卖煤的小贩,拉着地排子车沿街叫卖:"煤的,煤的,郭二庄的煤的。"叫卖声悠扬而辽远,也许在不远处,又有一小贩拉着地排子车叫卖:"煤土,煤土,好煤土,西岗上老汉沟的煤土!"

  邯郸话属于北方方言区里的晋语片,初来乍到邯郸的外地人有些听不懂,日久便会明白其中的含意,比方,邯郸城中街的老邯郸人,会把"媳妇"说成"袖的",会把单上衣说成"布袜的",会把肮脏说成"硌应",会把白菜说成"黄秧菜",亲昵地罵小男孩为"小老虎羔子"。更有意思的是,那时的老城内中街人买东西问价钱都会问:"几何钱一斤、几何钱一个?"保留着方言的古音,成为邯郸古城方言的一大特色。就是这些充满老城特色的方音方言,在爹呼兒、娘呼女的亲切呼唤中,在老奶奶世代相传的古老民谣一一"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小外甥也要去。哪兒,代召,擓个篮瞧瞧。"的充满亲情的话语中被逗得格格大笑。

    少年时的邯郸城内中街,就是一条充满历史故事和无数美好传说、充满乡音亲情的街道。

    如果说,滏阳河是邯郸人的母亲河,那么,城内中街就是邯郸人的母亲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