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俗事:关于一些乱想

2024-07-14  本文已影响0人  百字予予

最近时不时脑海里面又迸发出关于人生意义的想法,偶尔甚至有种虚无感在,我给自己说,人生在世,要注意少起心动念。

当然了,先辈们早已经总结出来过,只是我读书少,还没读到那里去,常常觉得每天都收获到新知识,无知也是一种快乐啊。

为什么要提醒自己少起心动念呢?以前看电影、看书、看电视剧,常常在感动之处,悲伤不已,有时候跟着笑,跟着难过,跟着愤愤不平,那就是自己起心动念太多了,所以心绪起伏不宁。

再加上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每天都可能会听说某某怎么了,红白喜事,交叠而至。

这难道是来自中年人的冷漠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能就是这个状态吧。

忙不过来,真的忙不过来,世间万物皆有情,情到深处方无情,对任何事务都动情,又如何做到专情呢?

想来还是很复杂,所以最好不要动。停止消耗。

这样看来,偶尔那也像是个工具人了,这就是矛盾之处了,不起心动念,又怀有七情六欲。

我最近尝试了一下不起心动念,比如见到一个需要回复的,那就是基于事务本身的规则来回复。

不管对方态度如何,绝不高兴、生气、悲伤抑或其他,没有多余的情绪,只是完成事情,这多少有点像当今的AI语音智能助手,有时候某银行打来电话,一听就知道是ai啦,遇到刚好需要的业务,就听她说,回答是还是不是,然后办理了某个服务,不用有情绪,就算你很生气地对她讲,只要要素齐全,她也是热情的,照旧的。目标就是我把业务给办了。

但是如果让我看人类,通过ai解答的答案,我又感觉看不进去,因为我知道那不是人写的,如果我知道是人类,发自肺腑之言,我又会去回应,用自己的肺腑之言去回应。如果我知道不是人类的肺腑之言,我又会刻意回避,或者也去找ai回应,复制粘贴过去。

这样就很奇怪,谁会看这样的句子呢,且不说现在ai生成文字速度有多快,她说的逻辑性看起来也挺强,就是有时候感觉她在一本正经地乱说。

后来,又因为文字太多,或者语音播报需要很久,我又放弃查收了。

我想冷漠一点,那是因为自己想获得快乐,就是让生活简单一点,但并不是让ai来一段看似有情实际无情的回应。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我这种反应,是不是就跟少量应用了ai的缘故,让我的心理状态发生了转变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