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亲子教育想法

父母的每句话,渐渐都变成了孩子未来的模样

2021-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Panda大白

今天偶然翻到一条社会新闻,给我的触动很大。新闻说的是,一位小女孩在游乐场不小心尿裤子了,她的母亲不仅当众大声斥责,还把她推搡摔倒。甚至,直到20多分钟后,才在周围家长的劝阻下,给孩子换上干净的衣裤。

看到这个新闻时,我很不解。视频中的小女孩坐在地板上抽泣,可怜兮兮,明显就是小小的一只,大概也就三四岁的样子。她的母亲怎会如此?

或许是小女孩的母亲刚好心情不好吧,又或许是小女孩经常尿裤子,她的母亲一时气愤,没忍住。在这里,我不做具体评判。

只是同为宝妈,看了新闻后,我很感慨,更深觉为人父母绝不能随性而为。

网图,侵删。

其实宝宝都是很敏感的,虽然他们还小,但他们可以从我们的语言、肢体动作中感受到所有的信息。

我的宝宝今年三岁,在上小托班。前两天,他在小托班里连续尿湿了两次裤子,一次是自己入厕时裤子没脱好,不小心尿湿了,一次是午睡起床没来得及去厕所,站着就尿了。托班老师告诉我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反正每天我都帮他备着一套衣服的。

可是,昨天我去接他放学时,他兴冲冲地扑进我怀里,第一句话就是告诉我:“妈妈,今天我没尿湿裤子哎。”说得我当时一愣,原来尿裤子这件事,我的宝宝很在意。所以,今天看到这条社会新闻时,我的触动很大。

我们经常说“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其实,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说什么样的话,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父母的语言,就是孩子未来的模样。

网图,侵删。

我们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孩子,因为我们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用耐心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来爱孩子、教育孩子。

那么,我们要怎么说话,孩子才能听得进去呢?怎么说话,可以激发孩子的语言天赋呢?怎么说话,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呢?

和孩子说话真的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每一位父母去思考、学习。

做妈妈后,我看了不少关于育儿的书,也跟身边的朋友、同事去学习、取经。我认为,和孩子说话,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网图,侵删。

1.多说

和孩子说话,不用拘泥或是局限于数字,尽量多和孩子说话就好了。

虽然我们压力很大,工作很忙,晚上回到家就想静静,但是家里有孩子,还是要和孩子多说话。孩子一天看不到我们,会很想和我们说话,让我们陪他/她玩。

即便是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她可能听不懂话语的具体意思,但是大脑会自动、智能地统计不同词汇出现的频率,为以后自己说话做准备。

2.换方式,不重复地说

尽量避免反复地用同样的句子和词汇跟孩子说话,尽可能多地换方式说话。

比如,同样是表达收拾玩具,可以说:“玩完了玩具,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我们是不是要收拾一下玩具呢?”“宝贝,你可以帮我一起收拾玩具吗?”

3.互动地说

当孩子会说话的时候,我们不要自己不停地说,而要引导孩子,你一句、我一句地进行聊天。

尽量聊开放式的话题,给孩子更多的发挥空间,启发孩子独立思考。

4.尽量以孩子为主

孩子小,容易转移注意力,我们也要跟着他/她转移注意力,始终和孩子在同一个语境下。

比如,我们在和孩子玩积木的时候,他/她突然对旁边的汽车玩具感兴趣,不要强行地要求他/她听话,可以顺着他/她的注意力,和他/她聊一聊玩具汽车。

5.适当地说“宝宝语”

有韵律的宝宝语,可以吸引孩子的关注,也能帮助孩子大脑更好地提取语音。

比如,我们可以说“太阳公公下山了,我们也回家去吃饭饭吧”。

像这种拖音、叠词类的“宝宝语”,更便于孩子理解和模仿学习。

6.说正向语言

在一些不是特别严重或是原则性错误面前,尽量多喝孩子说肯定词而不是负面词。

比如,可以多表扬孩子的进步,说“你真棒,你是对的”,减少说“你错了,你怎么这么笨”。

负面词说多了,孩子很容易变得不自信,畏畏缩缩,甚至自卑或是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7.多提及数学

在和孩子的聊天中,有意识地说数字、形状、空间等内容,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大小、长短、高低、前后,理解数量和空间关系。

比如,和孩子玩时,可以说“这个磁片是三角形的”;给孩子穿衣服时,可以说“现在妈妈给你扣第二个扣子哦”;过马路时,可以问孩子“现在是什么颜色的灯呀”。

网图,侵删。

以上七点建议,有我在书上看过的,有从亲子课程中听过的,也有从身边朋友身上学到的。借此机会整理下来,希望与大家共勉!

曾经有科学家指出,语言塑造孩子最好的时机,是在3岁以前。所以,我们切不可因为孩子还小,就以为他/她们什么都不懂,可以随意说话,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用大量、多样、积极的词汇和语言来滋养孩子吧,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我相信,若干年后,我们会感谢现在努力学习成为合格父母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