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杂谈|无为与躺平,有为与内卷,到底怎么为?
我是丁与卯,与您幸会,如期相约!
免费开通会员攻略图:请点击此链接查看
首开年度会员立奖200贝:开通+续费点这
古有“无为”,今有“躺平”,昔日有“有为”,当下有“内卷”。
思来想去,甚是有趣。
无论是无为,还是有为,不管是躺平,还是内卷,关键是如何自处?
01无为由来
无为,指中国先秦时期道家思想术语,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其中先后有12处提及。
深入语境看词汇,融入背景学精髓。
老子当初提出“无为”概念,主要针对的是侯王等统治者的“有为”。
当时的情况是:列国争城掠地,贵族骄奢淫逸,苛政甚于猛虎,法令多如牛毛,人民怨声载道,暴动彼伏此起,这些都是统治者的“有为”所致。
道家所宣扬的“无为”无不为,不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主要是指要君主不与民争,顺应民众,不妄为的意思。
这种无为,并非要君主不求有所作为,只是指君主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君主违反“天时、地性、人心”,不能仅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无为”并非要君主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要君主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君主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无为”的态度用于政治的政策方针,政府无为,百姓自治;最后是无为而治,重点还是要治,是一种领导艺术。
02无为与躺平
很多人拿“老子都倡导无为”来麻痹自己,为躺平找依据。
事实上,我还真找到了一个比较贴合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与哲学家谈快乐》作者——法国哲学家弗雷德里克·勒努瓦,曾经跟一个探险家聊天,特别有启发。
那个探险家在海里游泳,发现靠近海岸的地方会有洋流,一旦被洋流裹进去,无论怎么使劲都游不出来。
所以很多不会游泳的人,一进到洋流里边,身体突然之间被带走后就很恐惧,老想往岸边游,使劲地往岸边游,但他们怎么都游不过去,很有可能直接就被淹死了。
这时候,这个探险家就说,根据他们的经验,遇到洋流冲着你时,最好的方法是什么都不要做,躺平,跟着洋流走,随便它怎么甩你,甩着甩着就把你甩到岸边去了。
虽然,那个岸边距离你想去的那个岸边离了挺远的距离,但最起码你能活下来,因为它会把你甩出去。
或许,有人可以欢呼了:怎么样?躺平与无为,完美融合了!
表面上看,似乎沾上了边,细细思量,完全又不是那么回事。
03无为与为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如果说“无为”是对“为”的“否定”,那么“无不为”则是对“为”的“肯定”。
换句话说,道家大多都认为无为并非什么事也不做,也不认为“无为”是消极的,因而“无为”并不完全排斥“有为”。
其实,跟“无为”表面上似乎相对立的“有为”,主要是指主动生事、主观妄为、不该为而为。
事实上,正当的“有为”则与“无为”并不矛盾,如阴阳、静动一般,既相互对立统一,又能相互依存转化。
如此看来,我们看问题不能浮于表面,而是要融入其中深度思考,找到内在联系。
通过否定达到肯定,这个命题在老子哲学体系中是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基本的命题,后世道家深受老子影响。
就其作为方法方面来说,其意义更加重要。发展至今的“否定之否定”定律,其实也是如此内涵。
归根结底,有为的目的,也是要达到无为的结果,所以才有“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的至高境界。
高级的东西需要慢慢地感受,慢慢地体悟,不能再自欺欺人了。
欢迎关注@丁与卯(全网平台同名),体悟生活哲理,留存时代印记。感恩一路同行,拙作定期更新,欢迎互动交流!
齐帆齐2022年度营第65篇,1406字,累计11451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