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初读心理学1——要学会摆脱直觉思维

2019-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方有木

昨天开始学习刘嘉老师的《心理学基础30讲》。

第一讲:从直觉思维走向理性思维

文中首先讲了一个著名心理学的实验——三只猴子吃香蕉的实验

心理学家将三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面挂上香蕉,猴子自然会去拿香蕉,然而心理学家设定了这样的一个规则:

任何一只猴子去拿香蕉,另外两只猴子就会受到点击。

很快猴子们就学会了,拿香蕉是会给他们带来伤害的,于是,一旦其中一直猴子想去拿香蕉时,另外两只就会打它。久而久之,谁也不敢去拿香蕉了。随后心理学家同一只新猴子替换了其中的一直老猴子。接下来就会出现以下的情形(你应该也能想得到吧)

第一:那只新猴子会去拿香蕉

第二:那两只老猴子会攻击那只新猴子,不让它拿香蕉

就这样,即使是没有了电击的惩罚,新猴子也意识到了拿香蕉是一种“禁忌”的事情

就这样,心理学家不断的用一只新的猴子替换掉其中的一只老猴子,但拿香蕉这种禁忌的“习俗”却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即便他们不知道最初的时候为什么是不能拿香蕉的。

这就是社会习俗的起源

我们的社会中有许多这样约定的习俗,而我们却不知其深层的原因,这些习俗、规则就是制约我们思维模式的最主要的原因。虽然在很多方面他们可以快速,高效的指导我们的行为。

如,碰到一个朋友时你会去称赞他今天很帅气很漂亮,而不会去说他的牙齿上挂着一点青菜。

我们很少去探究这些规则习俗背后的逻辑以及适用的情形,只是简单的,将这些世世代代相传的、固化的思维模式应用到生活中,以至于我们做出一些愚蠢的决定。

比如,刘嘉老师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你去买彩票的时候,你会认为是“555555”中奖的概率大呢,还是“354676”中奖的概率大呢?

显然,你的直觉会告诉你“354676”中奖的概率大。

但是,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他们中奖的概率是一样大的。

就如著名心理学家卡尼慢说的那样:

人都会假定自己的行为是理性的,但是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非理性的。我们做着很多我们自认为有理性、有逻辑的事,但实际上,我们依靠的是自己的直觉而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