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著学写作:让我们重读《红楼梦》吧105-第40回⑤老刘老刘食

刘姥姥一句“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逗笑了一屋子人,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这时“只见一个媳妇子端了一个盒子来,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早餐马上开始。第四十回正式进入精彩纷呈的第五个场景,也是《红楼梦》最著名的场景之一: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同样归入贾府气运线。
开篇的这段文字,曹师交代得格外细致。先写媳妇子端了食盒进来,只能在当地站定;接着由丫鬟上前揭去盒盖,同样在一旁候着,不能再有任何多余的动作;然后才由李纨亲自动手把菜端出来放到贾母面前,凤姐亲自动手把菜放在客人面前。这些过程看似繁琐,却都是大家族必不可少的餐桌礼仪,一样也马虎不得。曹师笔下与此相似的场景描写还有很多,但用墨却从不重复。无论是内容,还是过程,只要曾经细细描写过,那描写视角和事物处理过程,就绝不会再重复。
二人摆好菜之后,贾母说了一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言语。这种场面,读者们可以自己脑补。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出来了,“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紧接着,曹师笔落重墨,奉献了一段群像描写的巅峰文字:
先写史湘云,笑得“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曹师原创的“喷饭”典故,一直沿用至今。接着写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再看宝玉,直接笑倒在贾母怀里;贾母则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 ;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没掌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湾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子们换衣裳的。独有凤姐儿和鸳鸯,两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这一段文字按照座次及关系由近及远、人员地位从尊到卑的顺序,将众人听到刘姥姥那句憨直表白之后的反应,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其中主要人物的出场顺序,更是微妙。严格说起来,这个场景虽然欢乐,却有违天和,更暗伏危机。毕竟,刘姥姥即便受到再多的礼遇,也无法改变自己只是贾府众人消费对象的事实。
凤姐和鸳鸯让刘姥姥继续表演。刘姥姥拿起筷子“只觉不听使“,就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屋子里众人本来已经止住了笑,但听见刘姥姥这句话,又都笑了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面槌着。”贾母这时候已经猜到:“这定是凤丫头促㓞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曹师安排的这句话看似普通寻常,却表现出贾母老太太是真正的心地善良。
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攮一个。凤姐儿在旁边笑着继续撺掇:“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却怎么地都夹不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滚落在地下,忙着放下筷子亲自去拣,却早又地下的人拣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没听见响声就没了,也是曹师原创,同样沿用至今。
众人“这时已经没心吃饭,都看着他取笑。”贾母先说“谁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出来,又不是请客摆大宴席,都是凤丫头指使的,还不换了呢!”地下的下人们,赶紧按贾母要求,给刘姥姥换了一双乌木厢银的筷子,跟大家用的都一样。这是曹师再次反衬出贾母心地善良。
刘姥姥把乌木厢银的筷子捏在手里,还是不习惯:“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这些穿插性文字,既能增强人物互动,又可以调节行文节奏,是很实用的小说技巧。
凤姐儿说道:“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得出来。”刘姥姥说话一点不含糊:“这个菜里有毒,俺们那些都成了砒霜了,哪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贾母“见她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就把自己的菜也都端近了给刘姥姥吃。又安排一个老嬷嬷,把各样的才给板儿夹在碗上。
贾母安排人给板儿夹菜这个细节,凸显曹师对角色、时间等强大的把控能力。曹师每每能在关键的场景切换之前或之后,单独分出笔墨照顾板儿,显见心中早已对整部作品的走势、场景、变化了然于胸,不会出现任何纰漏。
一时吃完饭,“贾母等都往探春的卧室中去说闲话。”这边收拾完残桌,又放了一桌。刘姥姥看着李纨和凤姐儿对坐吃饭,叹息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凤姐儿忙笑道:“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乐儿。”
话音未落,鸳鸯也进来冲刘姥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同样是道歉,鸳鸯说的更加有技巧,听起来更舒服。刘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刘姥姥这句话,尽显老到。看破却不说破,还能尽心尽力地配合去演,刘姥姥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早已超越了一般戏精的境界。
同样是戏精的鸳鸯便骂人“为什么不倒茶给姥姥吃?”刘姥姥忙到:“才刚那个嫂子到了茶来,我吃过了,姑娘也该用饭了。”凤姐儿拉着鸳鸯坐下,说道:“你和我们两个吃了罢,省了回来又闹。”鸳鸯便坐下了,婆子们添上碗筷来,三人吃毕。刘姥姥在旁边看着,笑道:“我看你们这些人,都只吃这一点儿就完了,亏你们也不饿,怪道风儿都吹得倒。”
三人竟都没搭理刘姥姥。再受欢迎,也无法弥补身份地位的天壤之别。曹师笔下,刘姥姥始终无法受到真正的尊重。
鸳鸯接下来快速进入善后工作状态。她先问下人们“今儿剩的菜不少,都那去了?”婆子们答说还没散,都在这儿等着一齐散给下人们吃。鸳鸯就说:“他们吃不了这些,挑两三碗给二奶奶屋里平丫头送去。”凤姐儿道:“他早吃了饭了,不用给他。”鸳鸯就说“他不吃了,喂你们的猫。”婆子赶紧拣了两样拿盒子送过去。鸳鸯又问素云,李纨说素云跟他们都在这里一处吃,鸳鸯才作罢。凤姐儿就说:“袭人不在这里,你到是叫人送两样给他去。”鸳鸯听说,便命人也送两样过去以后,又问婆子们“回来吃酒的装攒盒可装上了?”婆子们答复还得一会子,鸳鸯就安排他们“催着些儿。”
鸳鸯、李纨、凤姐儿三人都是今天准备工作的主角,吃饭时,三人不仅要伺候贾母和众人,还得负责调节气氛,控制节奏。鸳鸯今天的表现尤其突出。人前俏皮可爱,人后冷静果决,呈现出标准的女强人姿态。曹师笔下的女子,果然个个不凡。
场景最后这段“散发剩菜”的文字,曹师为避免行文留下明显的用力痕迹,没有过多干涉,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调控。比如先由鸳鸯提出给凤姐儿的丫头平儿送些菜,凤姐儿婉拒未逞;再写鸳鸯提起李纨的丫头素云,结果李纨说素云就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吃;最后一位袭人,则由凤姐儿提起,既能表现凤姐儿跟袭人关系亲密,也可以避免全部由鸳鸯提起导致行文僵硬。三人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为情节和文字平添了许多节奏变化,让平淡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这是曹师一种非常重要的陈述技巧,值得认真揣摩、学习、领会、应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