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卡组-晓宁-第三周R2
R原文
《信任的速度》
I
作者史蒂芬MR柯维在这里试着告诉我们,关注行动的思维和关注结果的思维是不同的,对结果负起责任能够让我们在合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最能区别“行动”和“结果”的不同的,非上司或者团队领导者莫属了。他们关注产出,关注的是“通罗马”,而不是你是否走了“大路”。然而很多当下属的无法切身体会这个“区别”,也不想去懂。
当下属的会有这样的抱怨:“我平时加班加点,但优秀员工评选却没有我的份儿。”“您交代我做的报告我都有做”“我今天打了很多电话,但是候选人不来面试我也没办法。”其实这些都是只关注“行动”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会阻碍我们的创造性,因为我们会受制于“做了”,至于“怎么做才能达成”就不在我们的焦点中了。过于关注“苦劳”,就会忽略了怎么拿到功劳。
如果我们能建立起结果思维,我们就会开始想:“我打了电话给候选人,但是我为的是候选人能来公司面试,最终招到人,那我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候选人的面试率呢?”“领导交代我的报告我都有做,但这是否是领导想要的?领导希望看到的成果是什么?我的报告还能起什么作用?”
结果思维,用结果来说话,才能建立起最坚实的信任。因为“有效性”才是企业最终追求的目标。建立结果思维,我认为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确认任务的结果(如:给公司招到人,而不是打了多少个电话)
第二步:确认能达到结果的行动(打电话,QQ联系,加微信,后期跟踪等)
第三步:回顾:这些行动能否让我达到预定结果?哪一个行动最有效?如果无法让我达到结果,还有什么行动可以采取?
第四步:汇报结果(跟老板说我招聘到了几个人,而非我打了多少电话)
A1
年轻时吃过亏。
刚出来工作那会儿经验尚浅,功力不够,苦力来凑。正因为这样,所以还特能“心疼”自己,听不得上司的批评。会有“我熬了通宵做出来的东西,您全给否定了。”“您这是针对我,我这么辛苦,难道就真的这么一文不值?”之类的想法。
有一次,老外上司让我翻译一个东西,金融类的内容,所以对初入职场的我来说很艰涩。我又一次吭哧吭哧做完,结果人家说了一句话:“怎么这么多内容,让我怎么看。”登时心情很丧,跟老板说,这份东西我做了好久,还老早学了这方面的词汇备着,blablabla一大通。老板看我还来劲了,皱了皱眉头,说我这态度不对。
后来他才跟我说了,他不需要洋洋洒洒一大堆,因为只想知道脉络和数据作为参考。
现在想想,当时真是有点傻。明显这就是“行动”思维,只关注自己做了,而不关注怎么才能做好。重来一次,我一定会厚着脸皮弄清楚,怎么样的结果才是他想要的,我要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个结果。而汇报的时候,我也只会注重结果汇报:我翻译并且梳理出了您要的东西,里面有你需要的数据和事件脉络。而不是:我照您说的做了翻译。
A2
目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养成结果思维
行动:
1. 杜绝描述“行动”的语言。比如说:我要减肥,我看了两本书,我给他微信留言了。
2. 练习反应“结果”思维的语言。比如说:我减了5斤,我看了两本书并且学到了工作相关的XXX,我给他微信留言,并且得到了我们想要的回复。
3.用“结果”思维指导行动。比如:要达到xxx的结果,我要做什么。
4.马上停止“虽然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但是我做了xxx”的句式和思维方式。
衡量标准:未来一年,不再唠叨自己的任何没有功劳的苦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