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节里说“女神”
今天是“女神节”(来个最俗套的开头),我的学校还特意给“女神”们发了礼物(一箱干货),礼虽轻,情谊重嘛,呵呵!但是不允许放假。大概我们领导认为,工作着的女神才如“自由女神”一般光芒四射吧!我也只能再次“呵呵”了。
说到女神节,是女性的专属节日,基本没男人什么事。上午吾友红还讲了一个笑话:说她父亲在女神节里曾被强行要求离开办公室,然后那帮女人们关起门来发香蕉苹果吃。男人只能隔窗望蕉兴叹!哈哈,想想那个画面确实蛮好玩的。(那时还被称作“三八妇女节”。现在“妇女”已经升级为“女神”。)当然,我们也很欢迎男人们参与到我们的节日中来,比如给“女神”们送祝福啊,发红包啊什么的,“女神”们肯定会欣然接受的。这不,我们学校群里已经有位可爱的“男神”吕大哥一发再发了,群里的“莺莺燕燕”等众“女神”瞬间一窝蜂地将“吕大神”众星捧月般围拢起来,久久不舍散去,只为那诱人的0.38元!哈哈,看着我们这些误入凡间的“女神”,估计“吕大神”痛并偷乐着也未可知,画面可以脑补。呵呵!
既然是女神节,现在就来聊聊女神吧:据考证,中国的“女神”一词是中古时期佛经师们翻译佛经《佛说生经》时创造的,在吉祥咒经中有“雪山南胁,有大女神,名设陀怜迦醯。有五百子及诸眷属。”后来人们通常用来指传说中的女性神明,如女娲或百花仙子或王母娘娘或巫山神女等。在西方女神一词是godness,相对于God上帝,但早于圣经中的god就出现了赫拉女神,其丈夫是宙斯。其次雅典娜、阿芙洛蒂特也都是希腊女神,比如和赫拉争夺象征“最美女神”的“金苹果”而引发了特洛伊战争。印度女神出现的更早,多为没有文献支撑,只有图像。有名有姓的如杜尔迦是尚武女神,悉多(Sita)是多变女神:《罗摩衍那》中的女主人公、《犁俱吠佗》中被奉为农业女神、《夜柔吠佗》中被人格化、《蒂提利耶梵书》中被说成莎维德丽、《波罗娑伽罗经》中被认为是因佗罗的妻子、《罗摩衍那》中是遮那竭的女儿,是遮那竭从犁沟里捡到的,也故而被译为“犁沟”。再比如迦梨女神表现为黑暗和暴力,摩利支女神为佛教护法菩萨等等。
女神在所有的文明中都是对超自然的女性的敬畏之感。但是在当代社会,这个词发生了变化,从天界引入到凡界,开始对人间比较杰出的出类拔萃的女生表示敬仰。比如有人做过总结,称武则天为“盛世女神”,圣女贞德为“战争女神”,李清照为“文艺女神”,居里夫人为“科学女神”,戴安娜王妃为“自由女神”,等等。当然这不是唯一标准,因人而异,但不变的标准是一定对人类具有相当的影响。
近几年将女神这个词外延无限延伸:特指被倾慕、暗恋甚至迷恋的女性。她们通常因为具有清新气质而受广大男性欢迎。
到了三月八日这一天,女神的外延就更广了:就连平凡的像空气一样的我等普通女性也被称作女神了,真可谓“女神”遮盖了半边天,映红了半边天。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可见一斑。
我在这里研究女神的发展史,指不定误了多少红包了。得,好不容易做一回女神,啥也不说了,回微信抢红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