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哲思想法

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四十四天

2019-08-22  本文已影响40人  凌云之水

《论语.八佾篇》第二十一章: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解析: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太小啦!”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豪华的公馆,他手下的人从不兼职,怎么能称得上节俭呢?”“那么管仲懂礼仪吗?孔子说:“国君在宫门前立了一道影壁,管仲也在自家门囗立了影壁;国君设宴招待别国君主、举行友好会见时,在堂上设有放首空酒杯的土台,管仲宴客也就有这样的土台“如果说管仲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呢?”

理解这一章,颇费了些心思,在脑海中做了各种角度变换,试图能够从一个公允的角度去解读这样一段看起来是在批评别人的话。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历史上的春秋五霸,而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一位霸主就是齐桓公,管仲则是将齐桓公辅佐成为霸主的得力功臣。

史书上记载管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看完这一长串的名头,不难发现人们对于管仲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可是为何这一章里,孔子对于管仲的行为全是否定呢?

孔子一贯倡导的"节俭"和"礼制",在他的眼里这些都是君子必备的美德。从他评论管仲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管仲的生活细节很明显的与孔子的思想相违背,所以孔子认为管仲既不懂节俭又不懂礼,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大器之人。

我不能否认节俭和识礼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只是人们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东西或许是不一样的。

孔子,虽然被后世尊为圣人,但在其生前的人生经历当中,他始终都没有去到政治权利的中心。也始终没有像管仲那样在一个国家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加没有享受过管仲那样的福利待遇。

或者我们用今天的思维来理解一下,就好比大家不在一个消费层次,每个人对于节约的概念可能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月入过万的人来说,花几十元吃个简单的商务工作餐,是很正常的事,而对于月薪3千元的人来说,一顿午饭就吃去了半天的工资,绝对是浪费。

如果你让一个月薪三千的人去品评一个月入过万的人的消费习惯,一定是哪哪哪都是浪费的。

管仲是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要考虑的各种事务何其繁杂。如果他每天还要关心自己家厨房里的厨娘做完饭了之后是不是顺便也可以去把花园的卫生也搞了,这样就可以少请两个下人省下点钱。你觉得他还能有多少精力去想国家大事呢?

在管仲的位置上,他只需要考虑如何把国家变得富庶强大,让百姓过得安居乐业,至于自己家里的那些家务事,只要下人能够按部就班的做好,不出差错就好了,他可以调配的财富和资源何其的多,与其耽误自己的时间精力去考虑那些小的问题,不如让专人做好专事,自己不是轻松很多吗?

孔子看见的是财富上的节约,而管仲需要的是精力上的节约。两个人的思考层级是不一样的。

关于“树塞门”“有反坫”有违周朝礼制这一说,说实在的,原谅我才疏学浅,还没能把周礼都学会,不知道到底这两个东西在那个时候有何神圣之处,也不知能不能效仿。但是我能发现的是,现有的很多古典传统园林建筑里都能看到影壁的存在,而且后来这东西还演变出了屏风,成为中式建筑中一种独特的装饰。

管仲如果是见到国君家的房子修成那个样子很漂亮,自己也喜欢这个款式,回去也修个类似的房子,应该不算是太大的问题吧!毕竟只是想把房子建好看点,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想法。当然,如果国家法律里面明文规定了臣子不能那样修房子就另当别论了。至少,我了解到的信息,齐桓公并没有因为管仲“树塞门”“有反坫”而问罪于管仲,这个行为应该是不犯法的。

我甚至会想,会不会就是因为管仲树塞门,才渐渐的将影壁普及到了后世的建筑设计中,如果真是这样,还得给他记一功呢。

或者用现代人的思维来想,如果一个东西好用,为什么只准特定的人用呢?为什么不能够让更多的人都用上呢?

如果在不侵犯别人的权益的情况下,将一些好的工具或技术流传开来,让大家都能够学会使用,让生活变得更好,为什么不可以呢?

在这个问题上,管仲是进取的,而孔子是保守的。

孔老夫子,不可否认是位伟大的精神导师,但是人都会有自己的盲点,这个盲点是我们自己无法看到的,但是它会经由你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透露出来。

原本是向“之乎者也”求教,一不小心又把夫子黑了一会,但是我还是认为自己是对的。

读书,一方面为了学习,一方面也为了多思考。我们在读前人的书的时候,也不能因为对方身上有个好标签,就将各种好的东西都附会到上面。如果遇到自己觉得有争议的地方,不妨也可以换个角度去思索,或许真的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之乎者也,明天继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