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为什么要实行“三权分置”?如何解读“三权分置”制度
农村土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耕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针对耕地,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概念,将对农村土地实行的集体所有权和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置”,改为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为的就是能够在不损失农民土地利益的前提下,促进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发展现代农业;
而2018年,国家最新提出,针对农村宅基地也将实行“三权分置”,但和耕地“三权分置”不同,农村宅基地的“三权分置”指的是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主要目的是活用农村宅基地,让农民能够将闲置的宅基地变成可以直观感受到的财产性收入!
原先宅基地的使用权被限定在农村农户或个人使用。而从“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看出新政策的方向,意味国家再探索宅基地未来方向可能是,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将放宽放活,不再局限农民使用,存在使用权适度条件转化,当然仅限于使用权。而且重点的适度,这个适度还得根据国家具体政策落实,才能划分界限。同时明确表态了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是绝对不允许的。
而从原文的“我国将探索”的用词,使用了“将探索”表达只是刚开始阶段,一个方向的研究,具体还得根据我国实际的农村的特殊情况摸索,调研然后进一步进行试点,总结到将来也是范围性的推广。
无论怎么样,在2018年,国家对农村宅基地放出的信号,宅基地资源越来越稀缺,价值越来越大,拥有宅基地老百姓毋庸置疑是该高兴的。
宅基地“三权分置”怎么分?
宅基地指的是村集体给本集体内部村民使用的、用来建房的土地。宅基地是集体所有,农民使用。只要是村集体的成员,只要分户,作为独立的一户,就有资格从集体来获得宅基地,这是我国长期的政策。
我国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就是:
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
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
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
所有权归村集体,资格权归农户,这是前两权的具体含义。
而此次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中最关键的一权,是使用权的适度放活。这里我们将适度与放活分开解释。
宅基地使用权:放活
分户情况在农村地区很常见,可很多人分了户也没有宅基地,因为很多地方已经不批宅基地了。有些人原来有宅基地,但是后来进城务工或者转成城市居民,原先的宅基地就出现了闲置。放活使用权,让它能够流动,对于激活农村沉睡的资产、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具有重大意义。
举个例子:村民老李有一处宅基地,因为常年在外打工并租房,宅基地出现了闲置,房屋缺乏修缮。附近村的村民老张分户后没有获得宅基地。按照以往的规定,老李的宅基地只能老李自己盖房用,不能给别人用;按照宅基地“三权分置”后的办法,老李如果用不到家里的宅基地,可以将宅基地的使用权流转给本村村民,或者附近村的村民老张来获得收益。
宅基地使用权:适度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特别强调,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这个口子不能开,按规划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这个原则不能突破,要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等。
这次规定的宅基地使用权要适度放活,主要指的是宅基地可以在村集体成员之间流动流转。而城市人要断了到农村买宅基地的念头。城里人因为资本力量比较强,到了乡村就可能改变了乡村的结构和性质。
所以农民朋友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能把自己的宅基地卖给城里人。
宅基地关系到住有所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获得感。此次宅基地“三权分置”,坚持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激活农村沉睡的土地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获益的是咱广大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