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

2018-10-28  本文已影响163人  西岭布衣

闲暇之余,总喜欢朗诵几篇文章,听着自己的声音,录成一篇篇所谓的“作品”,窃喜不已。

我并不是一个天生的“语言文字感悟者”,在小学的时候,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昏天黑地的玩耍,完全把学习当成了玩耍的附属品,以至于读书都存在少字多字读错的现象,对于出现的多音字更是张冠李戴,常常是读书过后哄堂大笑。写出来的文章更是差三落四,错别字连篇,惹得老师生气训斥是家常便饭。这种不好的习惯,到现在还可以找到所谓的“影子”,坏的习惯,贻误终身。

初中的时候依然如此,语文老师摇头晃脑咬文嚼字的孔夫子功夫,常常使我望而生畏望而生厌,语文糟糕的境遇并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小学语文、初中语文对我是关着门的,我的语文兴趣早已跑到了万里之外的爪哇国去。考师范时语文勉强及格,好在走进了师范。

到师范时,我遇到了我们的文选老师温老师,除了书上所选的课文之外,闲暇之余,温老师还要给我们补充一些唐诗宋词的美妙篇章,这就萌发了我对语文的极大兴趣。使我感觉到:语文不再是桀骜晦涩的语言文字,而且是一个充满了湖光山色、锦绣花园的场所。温老师还鼓励我们进行作文方面的创作,我的几篇文章还有幸在班内进行了宣读,从此文学的种子就深深的住进了这个沉默寡言青年的心里。

当时我们学校也推广普通话,林县人前后鼻音分不清,安阳人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分不清,住在安阳林县交界的水冶深受其害,前后鼻音、舌尖前、后音都分不清。大家在语言上各有各的差错,有各有各的千秋,谁都有谁的优势和劣势。不久在一次班级舌尖前后音展示《四十和十四》的诵读中,我读的通畅流利,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但我诵读的历史并没有在这一刻得到延续,我也和师范的芸芸众生一样,过着得过且过的时光,我被打上了“普通话平平、沉默寡言”的标签。

毕业之后,我回到了离家乡五里地的乡二中,在那里我从事了语言文字的教学,只不过是英语,而不是语文。我也曾和同村的王老师一起度过几篇范文,甚至是录到录音机里,但那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展露而已,并没有达到发扬光大。

期间,我的工作转到了姚村三中,99年的时候,全体老师都要考普通话证,我和现在省实验中学的焦兵书校长,便开始了语言的攻关历程。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不仅攻克了前后鼻音分不清的问题,而且把普通话上50多篇范文读得流畅通顺、富有感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普通话考试中,我取得了“一级乙等”的好成绩,这对我是极大的鼓励。

从姚村一中开始,课堂教学,我使用了普通话教学,期间并没有感到自己普通话有多好。直到在东岗中心校开始工作的时候,老师们说:我的嗓音很有磁性。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我只是开玩笑的和他们说:嗓音是父母给的,这应该感谢我的父母。

到陵阳中心校和陵阳中学的时候,我离开了教学岗位,从事领导工作,离开了普通话的环境,自己使用普通话的权利也就减少了。只是偶尔拿出几个绕口令,和伙伴们开一下玩笑,比如说:山前有个崔粗腿,山后有个崔腿粗,两个人山前山,后来比腿,不知道是崔粗腿的腿比崔腿粗的腿粗,还是崔腿粗的腿比崔粗腿的腿粗。非常的绕口,但是我却能说得非常流利,能小胜同事们一把,我心里在暗自庆幸着。

2016年的时候,我又来到了永和希望小学,有人说:当今社会真正的素质教育在小学。所以我就想做一个尝试,我的办学理念就是用思想来影响人,用文化来熏陶人。随着手机的普及,随着各种软件的开发,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微信群中组建了“永和朗诵者”和“洹河文苑”,大家欣赏着第一次的声音作品,相互点赞鼓励着彼此,一篇篇带着温度的文字,一声声饱含情感的心音,在彼此间传递着、激荡着。

与此同时,各位老师也在班级构建了班级的诵读群,稚气童真的诗篇一片片的流淌开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章诗意美,声音童真类,爱在传播,善在流淌,诗意永和,美不胜收。

清晨,我们在晨曦中醒来,读上一篇哲理散文诗之类的文章,满怀希望的踏上工作的旅程;晚上,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满载一池的星辉,诵读梳理着一天的思绪。深深的感到: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意和远方。

成人达己,成己达人!诵读就是这样美好!生活就是这样美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