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公开活动专题征文散文读书

春|春天的节日一清明

2023-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在水逸帆

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参与齐帆齐商学院2023春季征文活动

清明,多美的字眼!干净、纯粹,像刚刚出土的嫩芽,像被朝露润泽过的生命,洁净得不含任何瑕疵,纯粹得让人心疼。让人想起绿草、阳光和微风,让人想起春和景明,那和煦的春光里摇曳的柳枝和蓝天下悠闲飘飞的风筝。

立了春,过了雨水,万物惊蛰,枝头桃花红,坡上青草绿。清明是节气,也是春天里的节日,是祭祖上坟的节日。清明节太有文化内涵,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感恩与缅怀,是一种不忘本的生命态度。

虽然地区不同,风俗区别,我们这里清明上坟时需要挂"旗",一种用芦杆撑起的彩旗。用赤橙红绿青蓝紫,各色彩纸,一张两张地粘在一起,折叠形状,手儿巧,剪刀快,剪成菱形,上下相应,左右对称。剪好翻开,层层拾起,抖落开来,鳞形网状,丝丝相连,环环相扣。挂在一根芦杆上,插在坟上新土上,艳艳彩纸缅怀先祖恩德,缕缕深情以寄托后辈孝思。

临近清明,人们家家户户置办香火,折锡箔,买纸剪旗,做青团子,准备贡品,一切都为清明上坟忙碌着。

我家也不例外,老公提前几天就把旗准备好了,老公姐姐把青团子做好送过来,我则买汰烧了二大桌丰盛的菜肴,给祖先们敬酒摆席,点上香烛烧纸钱。

然后那天午后,老公准备好香烛,带好锄头、扫把和剪刀,我去水果店买了一些草莓、芒果、柑桔,女儿去花店买了一束黄白相间的鲜菊花,带上二个小宝贝一起开车去老家公墓。老公姐姐带着青团子锡箔袋在公墓和我们汇合。

去墓园的路上,人车混杂拥挤,我们老老少少车停在停车场,下车步行了,孩子们有着郊游的兴奋,一个劲地往前赶,仿佛目的地是一个热闹的市集。墓园每年都在扩大,犹如一处繁茂的村庄,可总让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除过安葬和节祭,平时还是人迹罕至的。可这几天墓园里到处都是上坟的人,有的成群结队,有的零零散散,挎着篮,拿着旗,掂着东西。有去的,有回的,川流不息,停车场也停满了车,见面打个招呼:"上坟了?""上坟!"老家的人好久不见,这个时候全都来了。

来到坟地,先是清理一番,带去的工具都派上了用场。松柏青翠,摇钱树也长得非常茂盛。因长期风吹雨淋,墓碑上的名字笔画剥落,老公带了毛笔油漆躬身填描了。一撇一捺,横平竖直,起落间有着奇异的感受。描好的名字,漆汁饱满,孩子们在边上轻声念出来,既陌生又亲切。长眠于斯的亲人当然听不到我们的呼唤,而因了血脉相承,因了曾经共同的生活,他们始终留存在我们的回忆里。

然后点上香烛,摆上供品和鲜花,姐姐坐在旁边栏杆上"咿咿呀呀"地哭喊,吊唁一番。我们依次跪在坟前作楫磕头,宝宝也象模象样地祭拜。冉冉烟火,腾腾热气,飘向空中。锡箔只能烧在专门的锡箔桶里,熊熊火焰燃尽,卷起片片灰烬。

墓园里的人越发多了,今天没下雨,反而倾泻的阳光劲道更足,不远处的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似乎要溅出油彩来。小路上挪过来的人群,不少人把外套脱了搭在手臂上。

在墓园里,无数的死亡,清晰可见,生硬冰冷地解说了,墓园是所有人的归宿。然而人生的目的却是为了活着的这一段旅程。向死而生,有生有死,才是一个完整圆满的生命。正如这一片墓园,因了我们这些后人的惦念和祭祀,才满溢了人气和生机。

生是死的烘托,死是生的垫底。死警醒了生,生升华了死。死生相隔,却从来不曾断了牵缠。那么,又有什么是不可以原谅的?又有什么是不值得去热爱的?

人过中年,有意无意之间会在意身边的人如草木零落的消息,因为逼近,所以震撼。

墓园在身后渐渐远了。孩子们的兴头还没减弱,不时溜到路边摘来紫的粉的白的小花,问我们好不好看。

我猜想清明对他们而言,就是一次玩耍。

而对于我们来说,清明是一种仪式,更是一次提醒。

清明,气清景明。气清是天,景明是地,人能契悟于此,接合于这天地气象,便逼近了天人合一。这或许就是生活本来的意义,活着最高的真谛,不过如此。愿你我不忘初心,以一颗“清明”之心努力活着,对待生长的万物,对待花花绿绿的世界。心清明,我们的人和所走的路,才能一派气清景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