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无非伤或平淡于流年

父母,我们,孩子,谁真的能期待谁?

2020-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赵可爸爸

在母亲两个月时间连续住院两次后,父亲就开始有意无意的念叨:你哥工作忙得一天见不到人影,你一年也就来个十天半月,最后还是我们老两口相依为命啊。

母亲就很不愿意听这话,她说父亲的想法太自私了。

母亲说,现在哪里有不忙的工作啊,尤其是政府单位,以为还像以前一样一张报纸一杯茶就坐半天啊。

母亲说,孩子能每次有事回来陪伴,已经很不容易了,孩子自己没有家要照顾,没有事要干啊。

母亲说,两口子在一起,就要过得了好,也要过得了坏,过得了年轻,也要过得了年老。夫妻的日子,过不到子女身上。

母亲说,我们算不错了,知足吧,好歹有三个孩子惦记,来来往往的。等到他们到我们这个年纪,都是独生子女,靠谁去啊。

竟然没话对答。

父亲心思没错啊,到了这个年纪,已经看到了人生的终点,当然希望几个子女能常常在身边陪伴,最好是能时不时的齐聚,儿孙一大家子,很有满足感。这样的心思,哪个老人没有啊。

可是,在这个家,我都想不起来有多久没有完整的聚齐过,五年?七年?已经都没印象了。个人都有个人的事,尤其是第三代的孩子这些年开始飞出去上学,工作,想要完整的一次团圆,我们都没有奢望过。可这,就是父亲的念想。

父亲无法理解,现在的工作怎么就比他以前还要忙碌,孩子们面对的社会竞争压力怎么就比他以前要强,外面的世界怎么就比家在的地方有吸引力。

他更理解不了的,不仅是我们目前各自从事的工作节奏和方式,甚至连孙子孙女嘴里的五花八门的新业态都听不懂。

理解不了,就停止不了抱怨甚至是脾气。以前想我们陪伴也不会说一个字,现在,直接说出来,让人难过。

母亲说的,虽然事理通达,但其实让人不敢想。而这些不敢想的,就成了我们这辈人的心病。

我们真的能对父母做到他们渴望的陪伴吗?

很难。

我们在自己老了以后,真的能做到相濡以沫吗?

不到那时候无法回答。

我们在老了以后,也会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期待孩子的孝心吗?

不敢说。

我们的孩子在我们老了后,会有这样的纠结吗?

不敢想。

母亲说过一句话,对亲人来说,最好的照顾,就是努力把自己各自的日子过好。

我懂这个道理。

所以在女儿说,你们不要想老了后会怎样,我不会不管你们时,我们会对女儿说,你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尽量不要让我们担心,就是最好的照顾和孝心。

但很多情感的东西,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不到时候,不知答案。

(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公众号:中年情感叨叨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