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征文|要多努力,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感谢书单征文,让我有机会回顾,书架上久违的书,重读,依然触动心弦,像埋在心底的初恋,重遇,不免在心里激起新的浪花。
这三本书,按照时间顺序,进入我的生命,像所有书籍一样,充实了我平淡的日子,也在不知不觉中推动着我的成长。
《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这本书是张德芬继《遇见未知的自己》后,又一部非常用心的灵性著作,它记载了作者四年来的生命轨迹和人生体悟,告诉读者,只有不断深入内心,触摸最真实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才能活出快乐的自己。
如果把身心灵比作是一栋房子,身就是房子的架构,是硬件部分;心就是我们的思想、情绪,也可以说是软装部分;而房子最重要的空间,就是我们的心灵,内在空间。
如果房子再好(身体再健康),装修再漂亮(物质满足),但空间感不好(不关注内在的修炼),那我们在这个房子里住的也不舒服。
所以,除了保证身体健康,满足物质需求,我们还要注重内在灵性的培养,不让负面思想和情绪霸占我们的内在空间,让喜悦与和平住进来。
“不是你拜过多少老师,上过多少灵修课,读了多少本书,念了多少万遍的咒语,磕了多少头,做过多少大礼拜,或是静坐可以双盘多少个小时,你就能够脱胎换骨般的开悟。最终你要面对的,还是自己心里的那些阴暗面和负面的人格特质。”
当我习惯性埋怨别人时,心情糟透了,当我上了很多课,依然烦恼丛生,当别人因我的帮助豁然开朗,我却无法走出自己的困惑,这段话,时刻提醒我,不管外界发生什么,我要面对的议题,始终是自己内心的那些负面东西。这是读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影响。
并不是说学了心理学,你就没有负面情绪,或者不能有负面东西,而是,你会更具自我觉察能力。在那一刻,你灵敏的捕捉到自己内心的变化,身体的感受,你的焦点在自己身上,你要关照内心那个小孩发生了什么。
我们常常把焦点放在不快乐的事物上,我们越抗拒和抱怨,就越放大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力,我们就越被束缚,越痛苦。我们只有关注内在空间,臣服,行动,让光照进来,才是解脱之道。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建议初学心理学的朋友,可以把这本书作为修心养性的床头读物,如果打算深入学习心理学,就需要读更专业的书籍,比如下面这本《直视骄阳》。
《直视骄阳》———欧文亚龙你若不能直视骄阳,也不能直视死亡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龙,他以75岁的高龄与读者探讨,人们心中普遍存在,却被长期否认和压抑的死亡恐惧。
被多年病痛折磨的史铁生,生前对此书的推荐词是:“其实,死,不过是活着的时候的一种想法。谁想它想得发抖了,谁就输了,谁想它想得坦然镇定了,谁就赢了……要是你先就对它说‘不’,固执地对它说‘不’,你不仅一无所得,反而会焦躁不安、恐惧倍加,终生受它的伤害。其实所有的困境,包括死,都是借助于你自己的这种恐慌来伤害你的。
作者认为,对死亡的焦虑伴随着整个人生,它常常转化成一种症状表现,看似与死亡毫无关系。有一个案例,苏珊因为儿子贩毒入狱,好几天吃不下睡不着,她认为儿子会死在监狱。经过心理治疗,发现她的焦虑另有来源,就是她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衰老和死亡。
许多父母过度操心孩子,甚至是操控,潜意识里,是通过孩子让自己的生命不朽。苏珊开始把生活重心从儿子身上转到自己的身上,她开始为自己考虑,在生活中,做出惊喜而有意义改变。识别转化了的死亡恐惧,能帮助我们认清出自己真正的需要。
心理学家罗洛·梅曾风趣地说:在没什么可焦虑的时候,人们总是试图焦虑点什么。
死亡虽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直面死亡不仅不会带来毫无意义的人生,令人陷入绝望,相反会引发觉醒体验,令人更加完满地活着。
许多研究表明,直面死亡能够引发戏剧化的长久改变。有的濒临死亡的晚期癌症患者发现自己的病情后,非但没有陷入麻木的绝望,反而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改变。他们放弃了生活中无关紧要的琐屑之事,重新安排了人生的重心。他们花时间与至亲至爱交流,他 们对生命中原本平常的事物,变换的四季、美丽的大自然,节日或是新年的来临等等充满感恩。他们变得有勇气冒险,他们甚至后悔说:直到身体里长满癌细胞了才知道该怎么活!
《遗愿清单》 在电影《遗愿清单》里,两个罹患癌症的老人不愿意呆在医院里等死,他们把想做的事列出清单,跳伞,看金字塔,亲吻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等等,一项项去实现。他们做到了,生命因此变得更有意义,冷落的亲情也找回来了,他们安详满足地离开了人世。对死亡的恐惧常常与人生虚度的感觉紧密相关。换句话说,你越不曾真正活过,对死亡的恐惧就越强烈;你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对此,尼采概括为:“圆满人生”和“死得其时”。
成为你自己
那没有击垮我的,将使我更加强大
———尼采
充实你自己,实现你的潜能,充分地、完全地活着,只要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死而无憾。
学习如何好好活着,也是学习如何面对死,同样,学习如何面对死,也是学习如何好好活着。这是非常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我相信,想明白了怎么面对死,我们会让自己这辈子活得更值得,更有意义。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李筱懿爱和痛都刻在了灵魂里
这是一本女性修心随笔集,作者李筱懿,讲述了26位民国女子的人生境遇,情感生活。她们是张幼仪,陆小曼,林徽因,林洙,唐瑛,江冬秀,张爱玲,孟小冬,阮玲玉,蝴蝶……
剥去名利的层层光环,她们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与沧桑,更有着令人钦佩的坚韧和独立。女人所有的爱和痛,都逃不过这26名女子的人生,读懂她们的命运,也许,会成为我们的良药。
本书开篇前三位女子都与徐志摩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第一位张幼仪,徐志摩的发妻。第二位陆小曼,徐志摩第二任妻子。第三位林徽因,徐志摩心中的女神。
写出著名诗篇的徐志摩,浪漫多情,才华横溢,却对自己的发妻张幼仪无情冷酷。他不顾已经怀孕的妻子,追到国外迫不及待要求离婚,只因心中的女神林徽因要回国,他要追随而去。
坏婚姻是所好学校 张幼仪成全了他,在离婚协议书上迅速签字。人生为她关上婚姻的大门,却打开了事业的窗口。她开始学习读书,在金融业屡创佳绩,创立云裳时装公司,同时她不忘照顾徐家二老。而他,在她公司入股,给她介绍服装设计师。离婚后两人也终于在另一种关系中找到平衡和默契。他对她虽然没有爱情,却在她漂亮转身之后有了尊敬。在《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一书中,她坦陈:“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有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
最怕,永远
面对的是过去
背朝的是未来
如果说张幼仪和徐志摩失败的婚姻使张幼仪得到重生,那么徐志摩娶了陆小曼,对徐志摩来说,则是一场灾难。陆小曼绝不是那种安心过日子的女人,她极度虚荣,追逐名流,热衷于喧闹的社交,沉迷于各种男人的爱情。
她费尽周折和徐志摩在一起,诗人却因为她,为钱疲于奔命,过着拮据狼狈的生活。他搭乘免费的小飞机前一晚,她冲他大发雷霆,一言不合,便随手将烟枪冲他脸上掷去,金丝眼镜掉在地上,碎了。他伤心至极,随便抓起有破洞的裤子穿上,愤而离家。两天后,他乘的飞机遇难。
噩耗传来,陆小曼哭死过去,拒绝承认现实。想必,她的心是一万个后悔吧。徐志摩的父亲刚刚丧妻,又白发人送黑发人,哀痛不已,对她,恨得切齿。许多朋友,胡适、林徽因、金岳霖等纷纷与她绝交。
徐志摩的后事由一贯冷静的张幼仪处理。陆小曼六十三岁去世,唯一的遗愿,和徐志摩合葬,却被张幼仪和徐志摩唯一的儿子拒绝了。
陆小曼一生浮沉,活的旁若无人,逍遥自在,却从没有得到世俗的两情相悦和现世安稳,只落得个凄凉寂寞的晚景。
每一个女神都活得很努力
如果说陆小曼是失败的婚姻,失败的人生,那么林徽因的一切似乎堪称完美。美满的婚姻,选择很重要,经营也很重要,林徽因都做好了。
对于徐志摩狂热的追求,聪慧的林徽因明白,诗人的浪漫只能远观,她选择了青梅竹马的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走进声名显赫,门当户对的家庭,不仅在学业和事业上找到最佳拍档,这种合拍也弥补了婚姻中琐碎的消磨。
你是人间四月天
梁思成的宽容大气,勤奋踏实,让林徽因在婚姻里,才情和事业齐齐绽放。一个真性情的女子,众多成功优秀的男子仰慕着她,徐志摩为她痴狂,金岳霖为他终身不娶,而她依然守在梁思成的身边,享受着一份稳稳的幸福。
只是,红颜薄命,身体不佳,又逢战乱,辗转流离,拖着羸弱的身躯,到处考察各地建筑,最终耗尽了气血。
林徽因不仅天赋异禀,而且她的付出也远超寻常女子。她在建筑,文学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她是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广为人知。
这样一个女子,享得了福,受得了苦,有婚姻,有爱情,有事业,真正活成了女神。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三个女人,不同的命运,她们要多努力,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你要多努力,才会爱自己,不求活成女神,但求一份稳稳的幸福。
唯愿,无论晴天或阴天,你永远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