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研,学习大学生活

云逸未来 英语84虽然考上211,但我是反面教材!

2019-04-18  本文已影响59人  047039441ba5

前言

先说下我个人的情况,二战考生,一战985管理学硕,惰于收集信息与思考作死换了专业,二战该985金融专硕,垫底进了复试,虽然复试逆袭了9名,却也不上不下地落榜,最终调剂一所帝都普通211。这些天我很认真地反思一年经验认为,考研结果和我自己做人做事方式的联结,其实从我换了专业开始就逐渐展现眉目。

失误之始

Part A

一战我考的是某理工科985的管理科学学硕,是其热门专业之一,第一年浑浑噩噩学习,当了炮灰,不过专业课考得不错,从而对自己的实力产生错觉。同时同届同专业有两位同学考上了该理工985的金融专硕,加上自以为学硕缩招的大趋势,所以第二年幼稚如我豪爽换了专业。且不说学费和重学专业课的考虑,不说没去打听考上的前辈,就说放着不借助家人人脉去该学校内部打听,就简直是浪费其他人求都求不到的机会(当时我心想考就是了,加上一战专业课考的不错,雄赳赳气昂昂觉得985专业课不过如此),所以这源于我信息收集方面的怠惰以及不懂多和家人沟通的情商劣势,也是我做人做事的一大缺陷。现在回头对比今年调剂时候的到处打听,换专业时我的考虑可说简单粗暴至极。

其实有很多人二战换专业也考上了,但我未经打听确认,为了一些不成熟的理由,没有综合考虑就换了专业,并且由于金专的课本非常多,导致中期花费很多时间重学专业课,后期大部分时间害怕专业课考差而疏忽了数学,亲手降低了考上的概率。

故通篇我会介绍一个败者的道,所谓成功者千篇一律,失败者作死花样万千,诸位知道我踩的狗屎落的坑,之后也能有所警醒。

考前失蹄

Part B

事实证明,努力付出会有回报,我的专业课学得不错,考了130+,但这是以我数学108为代价的。考得好不好考完自己心里有数。考试之前云逸未来的40套卷我就做了20套左右,基本保持在120+的水平,前面简单的也有130+。但考场谁也说不准,加上考前一晚“闻蚊起舞”3点被蚊子咬醒,早上头疼欲裂,心态绷紧,按照学长所说的三遍法做第三遍时紧张得两道大题和一道选择填空都算不出。结果我回酒店在马桶上回想了下题马上就有了思路,所以我知道这次试卷难度并不难,拉分容易,大势已去,数学最多110+。

这和我考英语出考场是截然不同的心态,英语二考完我还剩10min时间检查,出考场那时我就胸有成竹定可80+。果不其然考了84。所以说后来看到公共课成绩时我心里并不太意外的。

隔了这么久,我有时在想,考前睡前要是细心地点了蚊香,会不会有所差别,心里回复是肯定的。因为我自己还不成熟,很多细节对我的心态和发挥都会造成明显影响,这就需要我自己做好提前准备。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夸张,但千人千面,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生活习惯,如果你觉得有很影响自己考试发挥的因素就要自己提前考虑好,并做出提防准备,不然粗心的苦果自己吞下时才知道滋味。再回首,所谓发挥失常只源于自己粗心办事的毛病。

小失误的滚雪球效应

Part C

有句话说得好,很多人高估了一年能做的事情,却低估了十年自己能做的事。同样的,一两个小毛病小失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病太久滚雪球式积累,一朝爆发就真的病入膏肓了。

01

睡眠

我属于熬夜第二天效率不高的人。个人作息时间表为每天7:00起床,中午在图书馆趴着睡,一直到晚上11:00才回宿舍,所以晚上回宿舍洗漱后大概12:00时我喜欢刷会b站美其名曰放松。不过自控力差,总要刷到1点才休息。于是第二天早上喝咖啡浓茶都提不了神,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到考前一个月才停止。我一直知道这样做第二天会发困,但舍友也这样,也就从众放纵(现在明白舍友身体好,他熬夜第二天也很精神)。现在回想自己盲目从众,采取了不适合自己的作息方式,长达半年,导致早上发困学习效率不高,而我的学习安排中数学尤其集中在早上,故我二战数学长进不高也是自食其果。所以,切勿盲目从众,适合自己的作息安排才是最好的啊。

02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学长冲刺阶段要求的数学每天4个小时,但其实那是学长针对大家普遍进度做出的规划,时间是死的,最重要的还是每天自己学了多少而不是学了多久,建议可以用来参考但不是硬性规定。

可是,我那时就真的只是每天标准4小时左右。由于换了专业,中期我重学专业课花了大量时间,轮到后期按照我的情况,专业课基础已经足够,只是没考过心里没底才放不下,但如果要完成后期每天数学的学习计划,应调整安排,适当压缩专业课,增加数学的学习时间。所以说学习时长之类是没有绝对的,适合自己现状的才是最好的。

那怎么知道学习安排是否适合自己现状呢,那就是测试了。比如学完一周做张卷子看看自己是否得心应手,如果做得吃力就得该加大该科目学习力度了,反之亦然。就好比我今年数学和英语考完的不同心情一样,学得好不好测完自己心里就有数了,绝不能心怀侥幸想这次只是某某知识点自己疏漏了,要知道测验测得只是自己所学一小部分,我们实际的知识盲区只会比考试暴露的弱点更多。我数学就是一直心怀侥幸,觉得平时120+考试再不济也能110+,可我后面十五套卷后的卷子做完明显感觉很虚,还抱着我的6本专业书死啃。

03

求上得中,求中得下

如果每天想着差一点就好,全程下来“差一点先生小姐们”只会沦为炮灰。今年我数学是全程跟云逸的,可惜的是总和学长所要求的差一点。比如学长说每天回忆三次新知识,开始时我就回忆两次,后面渐渐回忆一次,后面干脆不回忆了;最后四十套卷也是,我在整理错题时总漏了一两道打算“明天”做,等到明天因为当天有安排就没做了…如此我依次迁就自己,每次都是差一点就好,最终考研结果也差了一点,A工大变B工大,985变211。

04

复试

事实证明追求卓越者老天绝不会辜负你—你以为我要来自吹了吗,不,我只是来做个反面教材,哈哈。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和嘴上说说敷衍了事是两个概念,若我当初能认真准备调剂复试,那老天爷给我的机会说不准就牢牢抓住了。

出成绩后我就着手调剂了,因为排名显示我几乎不可能去复试,自然而然专业课复习全丢掉了。各种理由不说,总之就是我已经打算三战了,潜意识里调剂只是体验下考研全程罢了,所以我为调剂复试做的准备除了简历和自我介绍外一无所有,甚至自我介绍都没背。

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天降大礼包,由于第一志愿该985复试比扩大到1:2,再多招了两个名额,复试前六天我发现自己进了第一志愿复试,虽然是垫底进的。

知道吗?我当时得知进复试第一个念头不是欣喜,而是后悔。就剩这几天就要复试,可我之前干嘛去了?打着忙着搜寻调剂信息的借口,我整天水各种调剂群,嘴炮打了不少,关于复试的准备却寥寥,老天给这机会我能抓住么?硬着头皮我先是花了很多时间匆忙复习专业课笔试,直到复试倒数前三天才背了自我介绍,倒数第二天和蔺学姐约了模拟面试,被虐得体无完肤,学姐的指导一针见血,非常犀利地指出来情商不足理工男的面试缺陷。于是接下来几天我重点花了挺多时间准备各种复试问题,其实若我之前有认真准备调剂的话,这些应早就准备好的。但学姐给的指导效果确实毋庸置疑,以下是我对学姐的感谢片段:

感谢

当初我觉得老天爷给了我写一篇垫底逆袭985热血经验贴的机会,但事实上,老天爷给了另一位垫底进复试哥们写经验贴的机会。临时准备平平庸庸的我虽然专业面自我感觉不错,但可能笔试和英语面准备不足无意外地被刷,然后我打着“垫底进某985复试,复试综合逆袭9名”的旗号冲向了调剂的大军。最后如你所见,靠着运气和云逸等各方的帮助,调剂了一所211。

总结

Part D

考研两年也算是落下帷幕,但范学长之前说的“考研的问题不止是学习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做人做事的问题”我会一直铭记于心。毕竟,我也算是用两年的经历和教训真真切切感受了这句话的微言大义。

简单串联下我这一年作死的行为,反问若我当初不这样做结果会怎样。首先我合理安排娱乐时间,提高自控力,不熬夜浪b站,好好休息,第二天早上做数学时就不会打瞌睡;不盲目听取建议,而是调整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头换面誓不做"差一点先生”,按照学长要求不偷工减料,数学绝对有所提升;甚至最后住酒店好好问下前台会不会有蚊子,睡前点蚊香,最后指不定都能多考几分(笑)。

若如此初试考好一点,我一定会觉得更有希望进复试,从而更积极备考复试,而不是直到复试前几天才匆忙开始,也不会第一志愿笔试和英面折翼。总结起来这就是连环的恶性循环,一步一步就像国王的马的铁蹄掌掉了一个钉到最后输掉整场战争一样。

其实我自己看了这段文字都想笑,同学们我这是不是太天真了。但我想了想,又会很认真地回答你:这绝不是夸大。我只是说若我能及早这样做,不说一定能考上,但考上的概率绝对会大很多。同学们,就像学长所说的,我们几百日不缀地刷题背书温习,刷云逸40套卷以及市面各种押题,不也只是为了提高这个考上的概率么?从来没有一件事情做了后就能保证我们心想事成,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提高我们达成目标的概率啊!

因此按照我所总结的,要是每天一个小差距小毛病,积累几百天我们和别人差距就大了,这种是潜在的,特别虚的玩意儿,甚至只要我们运气好这弊病就不会暴露出来,但一旦暴露就是天雷轰顶灭霸大爷一响指。作为二战的炮灰,我完全可以用自己血泪教训毫不客气得说,想考好的学校,和我们竞争的优秀的人太多了,一丝一毫差距在几百天学习中也极易放大很多倍,所以只要我们做人做事的陋习没改,一战炮灰,二战三战也是炮灰,最多从青铜炮灰荣升炮灰王者,可有区别么?

云逸未来帮助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也陆续看到了近期频传的喜报,我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个学员,有幸受学姐邀请写一篇总结。我提供不了完美的学习方法,只能用我切身经历作为反面论据来阐述范学长所说的话:“考研的问题不止是学习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做人做事的问题,考研可以失败,做人做事不可以失败”,与大家共勉,这话适用不止考研,以后成长路上且行且回首,愿携此箴言相伴前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