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一座城之成都记忆

2016-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窗外一季阳光

成都,暑假结束前的最后一站。

来之前因为住宿问题和爸妈争论了好久,原本计划住青旅,爸妈百般阻挠,担心我一个人在外不安全,最后还是蹭了朋友宿舍住,才得以成行。很庆幸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给了我充分的自由和爱。今年暑假真正待在家的时间还没超过十天,可能正因为不能长久的在家反而让我更加的用心去感受。一大清早起床就看见爸爸在砧板上笨拙的切肉;妈妈向我抱怨:你爸在家就像个三岁小孩一样,炒个菜都会糊掉,然后顺手接过爸爸手中的锅铲;走的前一天从家里那个老得掉漆的箱子里翻出二十多年前老爸写给老妈的情书,看得我鸡皮疙瘩掉一地,默默的想当年我爸一定是追女生的一把好手。现在回家,爸妈会更多的问起我对未来的规划,我知道他们希望我将来有个温暖而安定的所在,而每当我和他们谈起旅行以及和旅行有关的未来,整个谈话似乎就会陷入僵局。大概是因为这样的规划并不符合他们心中对“温暖”“安定”这两个词的定义。就好像每次去到或计划去到不同地方时,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说走就走的任性和自由,而只有少部分人会心疼我要坐很久的车,要背着很重的包一路奔波。但从小到大,他们却还是支持了我所有的决定:分科时奔赴文科而去、去往南京上大学、大学穷游…谢谢你们给了我一个可以永远肆无忌惮谈梦想的地方,哪怕有的东西真的可能注定成为一个梦;谢谢你们选择了我,却从未代替我做出选择。

我想应该可以用“一个人和自拍杆的旅行”来概括这次成都之行。在宽窄巷子和姐姐分别后,站在细雨迷蒙的巷子口,身旁是来自天南地北各不相识的游客,接下来是一个人的成都。但生活也许就是如此,你不能奢望任何一件事都有人陪你去做,一群人有一群人的欢愉,一个人同样有一个人的精彩。昨天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去往洛带古镇,一个被称为“十八岁之前不能涉足的地方”的小镇。多年前从遥远他乡迁移而来的客家族人聚居此地,繁衍生息。从老街的青石板上走过,在不同的会馆间进进出出,我作为贸然闯入的路人,已经很难透过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小铺去捕捉这座镇关于异乡人和久远年代的繁华气息。偶遇一家别致的书店,既然注定要带一本书走,那就在这儿挑一本带走吧。当看到卢思浩的《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时动摇了好久,可是最终还是选择了刘超的《读城》。我想总会有人愿意陪我颠沛流离的,只不过不是此时此刻罢了,美好的东西值得花时间去等待。会去往很多的城市,读读别人的城,找一座自己的城。

到达文殊院时,因为正好赶上中元节道场,看见一大群人双手合十,虔诚求佛。我跟着一行求佛之人绕佛塔、转经筒、从庙堂青瓦投落下的斑驳光影中走过,不知道有没有足够虔诚,虔诚到可以求来佛祖的保佑。本来就不是礼佛之人,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平凡而又平凡的一个。

K在我生命中一个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估计除了她也没有人敢给我写“我曾牢牢的占据了你十八岁以前的生命”这样的话。六个人的旅行、坐在你们家球形吊椅里聊天喝茶、那些印在明信片上却向往去到的地方,这些曾经在宿舍走廊尽头的窗台前一起谈论过的那些对遥远他乡及梦想的渴望,相信我们都终有一天会抵达。成都到南京的距离、川大西门到东门的距离、幼儿园到大学的距离,这么远,可是我们仍然碰面。希望你在长江上游过得很好,如此好的女孩值得被疼爱。

此刻的我坐在成都开往重庆的列车上,车窗外明亮的阳光让餐桌上有了一片很亮的光斑,旁边来中国实习的英国小哥正戴着耳机听歌,而放在座椅下的背包里除了新买的那本书,其他的仍是当时带来的东西,除了自己什么也带不走,对于成都而言,我不过是万千过客中的一个,同样它也是我终于抵达的其中一个远方,我终将继续寻找,寻找下一个满足想象的他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