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这一年的一些看法
2017: 知昼
2017年的第一天,我给自己定下的年度小目标是: “知昼”
有朋友对此评论说不解其意,实在是我所学不够的问题,很多话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借用他人的言语来表达心中想法。“知昼”一词出于传习录,如下:
萧惠问死生之道。
先生曰:知昼夜,即知生死。
问昼夜之道。
曰:知昼方知夜。
曰:昼亦有所不知乎?
先生曰:汝能知昼?懵懵而兴,蠢蠢而食。行不著,习不察。终日昏昏,只是梦昼。惟“息有养,瞬有存”,此心惺惺明明,天理无一息间断,才能知昼夜。便是天德,便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更有甚么死生。
——《传习录·上》
我的理解是“认真体会了正在经历的昼夜,便可以知道生命的起始与终结的意义”。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人的命运是不可以预料的,如果想在终点时没有悔意,唯一的办法可能是每一天都尽量做到。
为此我用了五本笔记本,大概是记录了一千页,试图记下每一天以小时为尺度,或者以某一事件的进展为单位的问题描述,解决思路,解决方法,反思和回顾,学习摘录等等,基本上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用纸笔来让自己安静下来,外观自己和周围的状态,大概想清楚了再行动。
回头看这一年的记录,感慨之余,不禁汗颜。我们总是对未来的自己充满期望,却对此刻的自己加以原谅。有很多时间都是在浑浑噩噩地度过,实在惭愧。但这样的记录带给我的也有许多。
一是对自我状况的梳理,以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回头看时常觉得自己的某些消极情绪是可笑而幼稚的,而当时又是那么沉溺其中,记录让我们更快地接受和反思自己的状态,而不用等到生活用一些更强烈的方式给我们提醒,成为温水中的青蛙。
二是对遇到问题的分析,我自己做得很不好的便是在遇到问题时容易被问题可能带来的困境,比如“失败了怎么办?”“无法如期交付怎么办?”所困扰,而不是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看待问题本身。记录让我们把事情慢下来,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维度去思考,确定关键目标,制定大致的计划,准备检查清单,马上动手执行,然后再去“测试-反思-优化-迭代”,以此慢慢去系统化一些值得保留的东西。
这是很理想化的状况,这种记录的方法实际执行起来遇到了诸多障碍,也体现出来自己很多缺点。
- 没有真正的做到定期回顾;
- 对时间或者精力的把控仍然不够自律,因此总是被事情或者问题带着走,做不到自己更加主动地去面对。
读过的一些书
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说,我实在是个极其寡淡无趣的人,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不喜欢出门旅行,不喜欢看电影,甚至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极少能够坚持下来的习惯中,读书应该算是一件比较能够让我觉得放松下来的事情。过去的一年里在各种有空或者没空的时间里翻看了一些书,以下是几本给我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书,以及其中我读过后仍能记得的思想或者观点,抛砖引玉,请大家指教:
-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
仁即是人心的敏锐自觉。所有的恶,都由于直觉麻木而“不仁”。而“求仁”,便是要自觉本心的“不安”状态,而后发诸行为,如其所求而安。
君子无终食以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人心与人生》,梁漱溟
人心的特性便是“主观能动性”,即“主动性”,“计划性”,“灵活性”三者之统一。
-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周国平
人生究其本质是一场盛大的悲剧,而用生命力的蓬勃兴旺战胜人生的悲剧性质,这本身就是人生意义之所在。怀疑一切价值,重新评判一切价值,才能的得到真实的自我。人生于世,便是不停挣扎,“Suffer for Happiness With Passions”,怀着巨大的热情为幸福而受苦。伟大的幸福正是战胜巨大痛苦所产生的生命的崇高感。
- 《Mindset》,Carol Dweck
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意识到个人的特性不是生来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正确努力有效改变的,所以他们更注重于每个事件的成长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本身。即便是失败,只要有成长的过程,也可无所畏惧。目的地是不断调整方向的标的,而不是时时刻刻都要挂念甚至焦虑的事情,我们应该在乎的是过程本身。
- 《Principles》,Ray Dalio
只做自己确定要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别人逼迫而为之。
面对自己的目标,把一切自己能独立思考得出的观点汇聚在一起,用于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请求你能找到的最聪明的人的帮助,对你的观点进行压力测试,关注他们的理由而不是评价。
对过分的自信充满戒慎,随时做好准备面对未知。
和现实持续斗争,体验自己的决定带来的后果,反思,从中学习并提高。
实事求是,简单地接受现实,并成功地应对现实。
- 《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Stephen R.Covey
主观能动地做事,把目标当做起点反推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并时刻保持对纷杂事务的判断,确定哪一件是当前的第一要务,心无旁骛地做好它。
还有三本是我一直在读,一直对我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的:
- 《传习录》
- 《四书章句集注》
-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这三本实在太多可说的,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只是一直在读,常读常新。
对成长的一些看法
- 认识你自己,以及认识这个世界
读了一些不错的书,和很多比我优秀的人谈话,逐渐有了对自我认识这个命题的持续提问,“不是因为思考才痛苦,而是因为痛苦才思考”。同时也努力以更开放和合作的心态去同周围优秀的人分享和交流,向他们学习。了解一些真正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思想,人类智慧的闪光点,希望能够更清楚地看待这个世界。
- 人远比想象中的自由
人是怀揣着软弱降生的生物,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但我们却可以为了更好的自己去经受痛苦。不要被外在的环境或者标签框住自己,用思想的桎梏画地为牢,以至于失了本心。
-
改变自我,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都是有办法做到的。
- 运动与静坐
通过对公开课 Happiness 的学习,了解到了运动和静坐对人的神经活动的改变,坚持健身习惯以及开始静坐训练,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改变,觉得自己是在变好的。
- 写作练习
开始敢写一些东西写来,而不是觉得话已经被前人说尽了。梁漱溟说“独立思考”,便是不人云亦云,说的是自己的话,而不是别人的话。慢慢再尝试把自己的不成熟的想法记录下来,现在还看不到什么,也许回头能够看到。
- 接触一些以前没有接触的东西,比如古典音乐
有时候那样的旋律会让我感觉到,天地如此浩大,个人的一时荣辱得失实在是算不了什么。
没有做好的事情
正如我个人喜欢的读书人梁文道所说“我时常感觉到良心不安,感觉到自己的无耻与下流”,要说这一年里自己没做好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只好挑出其中比较大的几点给自己以警示:
- 自律能力的缺陷,从来也没有真正做到早睡早起规律作息过。
- 抗压能力的不足,面对工作或者生活的压力,经常无法自我解脱,给自己很多消极的心理暗示,也给给身边的人传递了许多负能量,非常惭愧。
- 对短期速成的期待,没有更认真踏实地挖掘事物本身的规律,挖了好几个坑,也只填了表面一层土。
2018: 不迁怒,不贰过
新的一年,我给自己的小目标是“不迁怒,不贰过”,有朋友笑称这是“真.佛系”。我对“佛系”一词了解得很少,不敢妄谈,但是还是贴一下这句话的出处:
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 《论语.雍也》
对我而言是“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具象体现,面对问题和困境,不一昧地归咎于外部因素(环境或者他人),而是反求诸己,我心便是世界,心中有常,有生机,不妄念。在这个混沌多变的人世间找到一点自己可以去做的事情,尽力去做便是。对做错的事情怀有敏锐的感知,不要失去自己的不安,或者说“仁”。接受现实的同时力求改变,不再反复其中,便是“不贰过”。
如果要说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希望自己“保留日益精进的自我美学意识,做一个悲观的勇敢者”。
是的,我认识到了自己骨子里还是个悲观主义者,幸好我跟一个经常迷糊的乐观主义者在一起,而我也相信人是可以慢慢改变的。
最后用梁漱溟父子的对话作为结束吧:
--- 这个世界会好吗?
--- 我相信这个世界是一天天往好了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