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篇》|| 循迹导向

2023-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唐古拉的呼唤

11.20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译意:
子张问成为善人的方法。孔子说:“如果不沿着前人的脚印走,其学问和修养就不到家。”


子张问询孔子,说道世上有一种天生道德高尚的人,他们似乎没有任何不良的品行,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孔子说:“善人者,质美而未学者也。惟其质美,故生来暗与道合,虽不必循途守辙以践圣贤之成法,而自不至于为恶。惟其未学,故亦不能涵养扩充,以造乎精微之域,而入圣人而室也。”(张居正)

孔子认为善人有美好的品质,是生来俱有的,天生就知道道的追求,不向圣贤学习也遵循内心的指引不会作恶。但也因为他们没有学习,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和该走的道路,所以他们也达不到更深的层次,做不到精深和完善,从而达不到圣人的地步。

也就是两个层次,一是自身的修养和学问本身就维持在一定的高度,所以他们不会有作恶的想法与念头,但是因此所见所想都有所局限,也就终止在善人这一步了。二是学问和修养必得循迹而行,向前人学习,站在巨人的肩上,不仅能获取一些经验,少犯错误,更能指引前进的方向,以使得能够看得更高走得更远,向圣人更靠近一步。

如同孔子的因材实教,这也是要看人的。有的人一辈子循规蹈矩,亦步亦趋,不会主动去寻找新的出路与创新的思维,这种人要是再去教导他循迹,大概这一辈子是更走不出来了。

人的一生,修身与修德也是一直随行的。如同现如今的社会,科技与网络的飞速发展,基于过去的经验与经历已经不能够去很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止步不前已经不能维持一个很好的生活,必须去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脚步。看似不进不退,在众人都大踏步前进的时候,其实已经是退步了。

而在未掌握这些新技能之前,只能遵循老一辈的经验走。如同种庄稼,最初也只是依照过去的经验去种植去养护,只有完全熟悉作物的性质后才可能去找寻一些改变和突破。温故而知新,也只有在熟悉故旧的程度上才会有新的发现与理解,以及突破性思维。

人们总是遵循自己的本性,追新求异,自由散漫,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好的指引,既能沿着正确的道路走,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如此,皆大欢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