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存档

2023-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Telling谭

我们的一生会听见很多道理,关于成长、关于生活、关于学习、关于工作……有些道理是适应人类和社会发展需要而俗成约定的,有些道理是我们未曾经历过、道听途说的,而有些道理是我们已经了解但是仍然需要品读和实践才能更进一步理解的。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称作真正的“知”,否则从何谈“信”?于我,比如“刻意练习”。

我的初次理解。当我意识到某件事情难以坚持或某个目标难以达到时,一定会有想要攻克的念头,我们都是相信“量变会引起质变”的,于是认为只要完成“做”这个动作,终有一天一定会有想要的收获。我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老师的工作日常是相对重复的,每天都有差不多的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但其实日复一日的校园里、教室里和课堂上都在自然发生着各种不同的新鲜事儿,这么高频率的输入如果不及时复盘,那么每天就确确实实是在重复地过,如果有意识地观察和记录下来,那么可能会在组织语言中思考,在反思中寻找自己的生长点。一开始我的文字记录是偏流水账的,无所谓行文风格、格式规范等等。

我的矛盾出现。无差别重复的劳动也会带来“质变”吗?我想不是的。“一万小时定律”固然热血,会让先飞的“笨鸟”和埋头苦干的“黄牛”充满前行的希望和动力,但是如果劳动了一天之后、十天之后、二十一天之后的结果只是“这块地我耕完了。”而不是“这块地里长出了庄稼。”那么最多只能算是使用了时间而非利用了时间。我的学生故事、板书窥课虽然慢慢形成我所写的系列,但是当我重新翻看时,我没有直接地从中感受到当下的情感,也几乎没有感受到自己行文在信达雅上有所变化。

我的再次理解。“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一个谎言吗?听说好像是的。无差别重复一万小时其实并不能如愿在该领域有多大成就,我想这也是世界上还是普通人占绝大多数的原因吧,因为刻意练习并不是通常被理解为的“熟能生巧”。“刻意练习”也是需要技巧的,首先,有特定目标,如果我写学生故事,相当于一篇教育叙事,那就必须有人物、时间、场景等要素,并且有感情的提炼和升华;其次,要保持专注,写作不是拼凑,虽然是个人的平台,也应该用规范要求自己,即使我用碎片的时间来写,脑袋里也是有一个框架在的;然后是反馈,以前写了就是写了,很少再次去看看自己的文字,现在会按不同主题有目的地翻看,就会产生对比,自然就发现哪里在进、哪里在退、哪里需补;最后,别一直在舒适区蹦跶,此处和结合“无差别重复”来思考,想起那句话“世界上只有错的路和难走的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