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交车上你总是要和熟悉的人坐在一起。
早高峰,看到一趟空车徐徐驶来(非始发站,空车随机),心想今天不用太挤了,全身肌肉很放松了,感觉拥有了整个车厢,美妙的早晨开始了。
地铁到站,不慌不忙地上车,很容易找到一个最边上的空座位,一屁股坐下去,全身心透发着满足。否则你会给一部分注意力在脚上以防没站稳当,给一部分注意力在手机上避免无所事事的尴尬,给一部分注意力在每次到站是否挪位置,给一部分注意力看看他人缓解站着看手机的不舒适,给一部分注意力在遐想上比如考虑午饭吃什么。这可能是我的大部分状态。
潇洒地坐下去,掏出手机,准备浏览国家大事时,车上还有人在抢座位。一眼望过去,有好几个空位子呢。眼前的是两个人,他们想坐在一起,脑海就蹦出这个问题:为什么他们想坐在一起。对于我而言,可能还好,不一定坐在一起,反正交流很少,如果不太熟最好不要坐在一起,还得想话题尬聊。但是另一种情况是如果有需要照顾的人会尽量坐在他旁边。
所以为什么可能整天呆在一起的人还想着要坐在一起,度娘没找到可参考的信息。所以启动脑袋瓜开始思索。人们喜欢熟悉的人坐在一起,还喜欢坐在一列车的一端,这样起码保证有一边是没有陌生人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两头都是人,坐在C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起码能保证几分钟内的路程旁边是真空状态。
不止我自己喜欢这样,观察很多人也喜欢如此。这样做最大的感受是安全,旁边可以少一些陌生人的面积,增加自己的随心所欲度,增加自己心里的舒适感。因为你没办法保证随后坐在你旁边的人是不是让你感觉舒适和安全。
人大部分的选择潜意识里是利己的(伟人不包括在内),顾及别人的感受时总会差一些,即使再容易相处的人也如此。电影院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尽可能多地往中间去,这也是利己的选择。同样是利己的选择,明显在于椅子的设计和需求的不同。除了行为层面的选择,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的驱动,什么带动大脑作出这样的考虑,大脑又指挥身体作出这样的行为。
当然前提是你想的时候能做到,毕竟挤地铁或者公交车这件事并不是你越年轻越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