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倒错》:一种近乎反讽的倒错,游离于自我的墙。
“我对生活唯一的要求便是请生活继续,但不要让我感觉到生活。”
作者丨谢丹儒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摄影丨会会
1.
对现实而言,我时常会有这样一种倒错感,它近乎于一种反讽,游离于经验的墙,看似矛盾、相悖,却又在现实中似乎得到了统一。这个统一一方面承载着经验,另一方面却又被经验所困囿着。面对这些,我时常不知作何选择。
选择经验,就是选择局限,若是抛弃经验,那这又是什么呢?我不知道。
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之所以会喜欢一个物件,一个人,很大程度可能就是一种直观的感受,近乎本能的倾向,一种近乎熟悉的亲近,亲昵之情在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但可惜的是,似乎很少人愿意去探究它,探究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对自己自然可以有诸多主观臆断,然而对于事物本身呢?对于现实本身呢?我们的喜欢更多的就像是无根无萍的浮萍,似乎是看见了,就喜欢了,但这种喜欢却并不等同于了解,最起码,对于事物本身是缺乏了解的。
很多人形容爱情,始于好奇,终于了解。
这一点是何其的相似啊!
就比如很多人喜欢花,喜欢花儿多彩的形式和柔和的芬芳,喜欢它们生命的气息,一种鲜活的灵动,但关于植物在理论上绝大多数人却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
而若是有人企图理解植物的开花,那么他势必需要查明同土壤、阳光、水、空气和温度等等之间相互作用有关的东西,因为这些相互作用乃是植物生长的条件。
至此,似乎可以得出结论:喜欢是因为不了解。
如果还需要补充点什么,似乎还可以说,我们之所以喜欢,不见得喜欢的是事物本身的实质,只是喜欢它的某些方面,它所呈现出来的某些点与我们之间产生了某种联系,故而我们喜欢本质而言,更多的还在于自身,受限于自身的经验、审美。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这个物件呢?这一切又似乎都不成立了。
不过,怎么说呢?如果对我们的喜欢进行细究,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一些什么的,比如我们最起码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尽管为什么喜欢可能太过于晦涩,难懂,但喜欢的那种感觉,那种类似灵魂的契合,欣赏的情感和所爆发出的兴奋,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如此说来,这些似乎形成了一种现实的倒错,一种类似反讽的倒错,其中之一便是:一方面,理论的构成依赖于事物本身的存在;另一方面,事物的存在又将我们推向了某种边界,变成了关于它们理论的障碍。
而这些,最初能够包容我们的欣赏、喜欢的这些,随着理论的形成,即洞察与理解,我们的喜欢似乎也变得渺小了。
就像我们生活的当下,现实性的临在状态,我们因现实而感动,但很快也会因现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是如此的短暂且不稳定,我们不否认自己的感动,但这种感动是极其有限的,越是了解到感动边界,对现实的感动也越加清晰。
这似乎在说,清晰啊,清醒啊,这是一种残酷啊。
若是了解自己多一些,了解事物多一些,我们还能继续喜欢并欣赏它们吗?如同最初的喜欢那般,似乎足够包容下所有,似乎想象力得到了全部的演绎,似乎经验不存在,又似乎它们是美的全部,好的全部。
这样的喜欢和欣赏,了解不多时和了解深入时,似乎有一扇无形的墙,它始终存在着,直到我们足够理解,继而它将我们指引到有限的喜欢中去,而全部的喜欢,最初的那种真挚,更像是假象,又或是虚妄。这是何其的倒错啊!
2.
其实,在很早以前,我思考生命的意义时,我便隐约感觉到一种模糊的不确定的边界的存在。好像所有的快乐都是短暂的,好像所有的悲伤也都能被遗忘,而这一切终将被时光所淹没,遗忘,或铭记,继而逐渐虚妄。可惜的是,这一切往往后知后觉。而且,随着意识的介入,这种感触便愈加显得虚妄了。
就好像自欺欺人的把戏,又或是在自娱自乐。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关于现实的很多事情,很多所谓的意义,以及诸多我曾经所追寻的答案,甚至我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它们无可避免的遭受了破坏,被动摇了。
但是,等我意识到这一变化时,一切已经回不去了——延伸至新思想的心灵,绝不会再回归其原先的视界。
好像就是这样,无视当下,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为了生活,感觉呢?感觉是为了遗忘,遗忘后才能重拾感觉。
可是,这些从我们身体流淌而过的,如时光的流淌,再次回想,又怎能不使我感到悲伤呢?
更令我倍感悲伤的是,不管我怎么回想,怀念,怀旧,又或是惦念,似乎总有些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的,就像人生出现了断层。大量的留白留在了过去,是我如今怎么也无法填补的。
那些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的一切都会过去的人儿,他们之所以这么说,之所以能说出这样的话,想必是他们从未经过痛苦吧。
这样的空洞的话,说得如此漫不经心,我实在怀疑。
可是,生活,或者说现实,它们偏偏似乎就是这样。看看我们的周围,看看我们的生活,审视下自己,也听听别人怎么说。我们生活周围的那些物件,多少曾是我们心心念念,满心欢喜的存在啊;我们曾经有理想,梦想,有那么多的梦,如今它们去了哪儿呢?好像这一切就像是为了一个结果而来,可是结果真正到了收获的时候,我们却又不再欢喜了。
再想想现在的自己,自己身上还有多少关于过去的痕迹呢?我们的心灵,灵魂活在了哪儿?我们曾信誓旦旦夸下海口,意气风发而言之凿凿,现在呢?
我怎能无视这一切的发生,将它们视为理所当然?只是若想抓住它们,又如何抓得住呢!抓不住,偏偏又放不下,放下了,却又患得患失,这是现实怎样的倒错啊!
想到这,我怎能无动于衷,只是感动,或感伤,又如何呢?
这情绪,自我,现实;这倒错,荒诞,虚妄;这过去,现在,未来,又怎能残忍将它们的联系彻底断裂?
所以,就当这一切是个圆满吧,不断采用新方法去看问题,不断重建和续添,请生活继续,但不要让我感觉到生活。这也是我对生活唯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