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成长计划12——LGBTQI
2018-06-13
L G B T Q I指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性别认同障碍者(Questioning)/酷儿(Queer)、双性人(Inter sexuality),也可以称他们为“边缘人”。
今天看推评,发现了一部名为《姿态》的美剧,是以一群drama queen为主角的电视剧。由瑞恩•墨菲指导和编剧,要知道他的作品都是《整容室》和《美国恐怖故事》,这风格独树一帜。
目前已出两集,剧中的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主要场景都是queen们每周五的主题走秀和斗舞,大量音乐和迷幻色彩弥漫剧中。但这部剧就像是一次狂欢,现实中,它是第一次如此大量启用L G B T Q I演员,达50个之多 ;而在剧中,每一个“home”的生活中心都是围绕周五的舞会狂欢而存在,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让“这群被遗忘的人”融入高高在上的白人社会,他们逃避着现实的不公,把所有精力发泄于此,获得生命的价值。虽然每次都是狂欢,背后却都是悲哀。
直到女主得了艾滋,她想在这个世界留下自己的痕迹,开始收留“边缘人”组建“home”,她想要给这些孩子们温暖,筑梦的力量,她在为他们争取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
比起L G B们,T和Q们是真正的底层人,警察们和guys无法理解他们,无法给以她们尊重。
这部剧的着眼点虽是queen,但传达给人的感情却并未拘泥于这个身份。它传达出了底层人和中产阶级的愿望,他们渴望有个家,渴望爱情,渴望成功,渴望在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渴望实现梦想。
剧中曾有这样一幕,男人说你不需要在你的标签内生活。标签,是个十分可怕的东西,因为你是“女人”,所以你要淑女,你的能力比不上男人;因为你是“男人”,所以你不可以哭,你要进取,承担责任;因为你是“同性恋”,所以跟你上床会染上艾滋,你是肮脏的。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标签化也越来越严重,这似乎是个不可逆的过程。
我们抗议标签,可又不自觉地以标签为标榜,逐步靠近那些标签。正如小编,明明知道不该标签化,却第一时间仍是以“L G B T Q I”为题。我并不想改,这是一个警示,有时候,人往往不是自己所想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