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间:帝国的征战,民生的苦难!
2018-02-06 本文已影响5人
仲夏蝉鸣
过河间
白范【明】
出得河间郡,郊原久废耕。
妖狐冲马立,狡兔傍人行。
丛棘钩衣破,枯杨卧道横。
萧条人迹少,州县但存名。
如果不用翻译,相信很多读者也能对这首诗要表达的主题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大意是说作者对于所经过之处,看到州县萧条,田园荒芜,一片凋敝的惨景,产生的对于民生疾苦的同情和无限感慨。
而我之所以记下这首诗,还要从我的家乡说起。我老家在冀中平原沧州市的一个小城,是的,就是几百年前诗人所过的那个河间郡。那里自古便是豪侠义士感慨悲歌的燕赵之地。
明朝初年,位于北京的燕王朱棣,南下夺取皇位,军队所经之处,沿途烧杀劫掠,处处残垣断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朱棣大军一路所向披靡,攻城略地的同时,自然遭到了任侠尚武的沧州人激烈的抵抗,造成了大量乡村和城镇的衰落荒芜。青壮年被抓走充军,老弱病残背井离乡,人口锐减,民生凋敝。翻开史书,赫然写着“千里荒烟,赤地绝芜”,仅此八字,便可想当时战争带给劳动人民的苦难之深。
所谓的靖难之役,造就了雄心霸业的永乐大帝,铺出了远迈汉唐的大明盛世,可是有谁来关注,因为此一役,造成了京南鲁北千万民众流离失所,天悲地痛的惨状。以至于十数年之后,加上沧州大地上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大量人民,也还不及战争之前的人口。无论战争有多么正义,真正悲惨的永远是底层的劳动人民!
数年之后,浙江山阴人白范从河间经过,看到此处依旧荒烟蔓草,破瓦残墙,写下这首诗,真实的反应了当时的民生凋零。
走在河间故地上,看到城镇衰败乡村破乱。田园荒芜废弃已久,无人耕作。狐狸敢在马前站立不惧生人,野兔都可以和人一起行走。荆棘不断的钩破衣服,枯杨败柳横在道路之上。这里竟是如此萧条杳无人迹啊,州府郡县只空剩下一个名字而已!而像这样饱受战乱之苦的,又岂止一个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