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

回看经典-《楚门的世界》

2018-05-01  本文已影响0人  您的名字已经被别人占了

“如果再也不能见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楚门的世界》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大学,当时无忧无虑,每天打打游戏看看电影,生活好不自在。

当时看的第一印象是惊讶,没有想到一个人会被另一个人从小开始安排人生一直到他30几岁发现这一切为止,这中间整整30年,他难道都没有怀疑吗?

4年后的今天,我已经毕业,走上社会,才明白,原来我们真的是没有怀疑自己那被安排的现实。

在电影中楚门被设定在桃源岛上,我们是能看到的。

剧中导演通过安排的剧情和演员,控制他并尽力去影响他的思维、想法以及习惯(从小到教大的教育,父亲溺死的桥段,报纸对桃源居住环境的渲染,海报对空难的宣传等等)。这所有的设定都让楚门感到,他在桃源30年的生活是那么的自然而惬意,外面的世界是可怕的,他不能离开桃源岛。

梦想是一切改变的源泉。

楚门对他的梦想从没有放弃过,或许在平时没有太多的行动,甚至说他的日常生活没有任何改变,照样工作结婚。但是这个梦想却在他心里慢慢发芽。

然而,当你决心要走出日常的生活,去追寻梦想时,身边本来自然和谐的一切突然变成了压力。

楚门想去斐济时,他感受到来自工作,母亲,妻子,朋友以及从小就被强加的思想(水的恐惧,飞机的不安全),各个方面,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将他想追寻梦想的念头一次次扼杀。

现实当中我们也被控制,但是我们却是看不见的。

我们从小被灌注的思想是:好好读书,将来才可以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有了好的前途才会有好的婚姻,只有这样走,才会迎来成功!有钱,有地位,才是成功的人生!

我们从小不是就是这么被教育的么?是不是觉得很自然呢?难道就真的只有这一条路么?当然不是,我们从小就被设定了,在每个人自己的“楚门世界”里。

而我们这个“世界”的“导演”就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也是处在他们的“楚门世界”中,一代一代,不断循环。就像那一则公益广告中那个放羊娃一样,为了生娃而放羊,再为了放羊而生娃。

我们应该有梦,梦是路开始的地方。

不是所有人都想当科学家的,即便这话谁都说过。

成长后有人喜欢上了摄影,有人爱上旅行,有人钟情写作。我们都曾经以为找到了自己的“梦想”。但是现实的种种设定根本就不容许我们跟着自己的梦走。“爸,我不参加高考了,我要当诗人”这话只能招来现实无情的殴打。

于是我们妥协了,生活在“楚门的世界”里继续。

我们敢于追寻自己的梦想么?

-我准备不去就业了,我去做作家,我今后要专心文学创作

-那怎么行?现在写作是冷门,不赚钱啊!你这样就等于废掉了啊,穷困潦倒的,以后怎么面对亲戚朋友啊?

-唉,也对啊。。。

在父辈眼中,人活着就得有钱,而有钱的程度代表你的社会地位。

但是,谁说人活着就是为了赚钱,为了他人口中的地位?

被设定了,所有才使一切听起来那么的理所当然。。。

当年的梦想呢?早已在地球另外一面的斐济岛上了

楚门走出来了,因为自己的梦想,因为不想在过这种平静而又安逸的生活,勇敢的令人流泪。

走出去的不仅仅是楚门,还有观众们对追求梦想的寄托,他们看到有人做了自己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所以酒吧里的人疯狂,老太流泪,洗澡的人癫狂。

但是这种勇气是普通人根本无法具备的!于是,保安说,还有别的什么节目?看看其他的吧。

当人们完成了对梦想的憧憬,普通人们还是会回归各自的“楚门世界”,继续着平静而又安详的生活。

最后闲谈两句,今天看到一篇推文--“我后悔用大学四年成为LOL王者”,我感慨万千,这个是现在大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

没有繁重的学业,有大把的时间打游戏,唱k,每天都活得潇洒。

但是当大四回头一看,自己大一列的规划表却早已满满灰尘。

希望大家能如同“楚门”一样,早日迈出自己梦想的那一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