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次的尊重是看到一个人的价值

2017-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想变成猫咪失败了
看到别人身上他自己都没有发现的优点,让他在你面前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这是周末学习记的唯一的笔记,来自一个不那么煽情的个案,没有撕心裂肺的痛哭流涕,但走心。身为父母、老师,什么时候特别抓狂?无非是:我呕心沥血,孩子他无动于衷!我们自认为是好意,但是听到孩子的耳朵里你的这番话其实是对他的能力做了一个预设,既然你认为我啥都做不好,那我就成全你! 想起小时候的自己,我觉得自己又能拿奖学金又会做家务,很厉害啊!但是家里人几乎没给过我好评,说我懒,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既然你总说我懒,我要是不懒好像都说不过去。

        以前对于尊重的理解太狭隘,觉得以礼待人就是尊重了,现在看来还是太浅显了。以前有个学生问过我一个很尴尬的问题:老师,为什么你们学了教育学心理学还是教不好我们?是啊,我们学了马斯洛、杜威、苏霍姆林斯基,但是一进入学校一当班主任心里那个苦啊,做得心力交瘁还不一定有好结果。人性常常让我们感到困惑,但一想,似乎又没那么复杂。人不外乎价值感,需要在别人那里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如果你能满足这层需求,他便愿意为你赴汤蹈火,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我们都学过,但那时我并不理解为什么尊重的需要只次于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都渴望尊重,但却常常在互相伤害。

        改革开放以后,国外很多东西涌了进来,不少中国的父母甚至专门花钱上课,无论身家背景,几乎大部分家长都能脱口而出尊重孩子这种话。照理说,父母观念进步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应该是越来越少,但现实情况我们都心照不宣。尊重孩子是尊重他作为人的价值,可惜有的人简单粗暴地用包办呵护来代替,却不知道这也是一种伤害。我们总在说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可首先我们得能信任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做好很多事,甚至超乎我们的想象。当学生行为不符合我们标准的时候还能去相信他们,这种信任往往就会具有巨大的能量,在学生心中种下强大的信念,就像神奇的魔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