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题首页统一推送人物

杨绛|| 不问浮华,只争朝夕

2018-02-07  本文已影响23人  沫若水

喝一杯淡茶,翻开一本书籍,在静默的人生中不去于浮华的人间争夺名利,淡然一笑,生活的风霜雨雪便在岁月的沉淀中消失流尽。最后,在自己的荒原中种下满地的希望,那地布满了智慧布满了光辉。

这便是令我欣然的杨绛先生。


1.善解人意从来都不只是大人的专利


杨绛,出生于北京,她虽没如北方女子一样奔放豪迈,但却带着南方姑娘温婉和煦的气质,小小年纪的她就是一位极其乖巧的小姑娘,随父南迁后,未成年的她,便懂得体谅父亲。


杨家常常有这样一个温馨的小场景,父亲在认真的处理公务,杨绛是特别想听父亲讲故事的,但只要看到父亲伏案埋头苦干,她就安静地乖坐一旁。


起初,小小杨绛为不扰父亲办公,于是携小妹妹出去玩耍,但父亲抬头望望自己懂事的孩子,便欣慰地答道,“你坐在我旁边,我会感觉很舒服,便觉得工作的劲头更足”。就这样,父亲在认真工作,她就拿着小人书指指点点,细看起来。

小小年纪的她,体谅理解忙碌的父亲,而她的父亲,即使在生活的重压下有些虚脱,但看见如此乖巧的女儿,潜在的那斗志又会重燃起来。


小杨绛以她善解人意的性格鼓励着她的父亲。

到了上学的年纪,父亲安排她去上海教会学校教读,那时的她也不过是七八岁,远离父母求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不情愿的事情,她哪懂远在异乡为异客的酸楚呢?


可当父母问她意见时,她说,“我去,我要去”。这种回答令父母诧异,一个小孩能如此明白父母苦心,并乐于接受,小小的她明白求学路虽苦,但是离开父母的羽翼试着去飞也是一种成长。


临别,母亲递给她一块银元,姐姐给了她一个手帕,但她一直拿手帕包好,没舍得花去,这是她成为一个小大人的开始。有了供自己支配的金钱和独立面对学校生活的空间。


拜别父母,开始了漫漫求学路。


善解人意从来都不只是大人的专利,小小杨绛知父母心,在父母的悉心安排下架起了自己的风帆。


2.一心只追求读书,不随波逐流

她认认真真地读完了教会学校,便努力准备考大学,由于她所爱的清华大学在那年没有南方名额,她便改变方向,考入了东吴大学。


在大学期间,众多男子爱慕她,而她只是淡淡婉拒,她明白爱情不是现在要紧的事情,最要紧的是不负绍光,多在书中寻乐趣。


她在选择政治专业后,其它课余时间,把所有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图书馆,从古文学到现代文学,从西方到中国文学,她都爱不释手,恐时光流逝,书还没有读完。心中一方净土,自己在一直认真维护。


记得学校那时闹学潮,大学生每天游行反政府,她被选成了宣传员,需要站在凳子上发表自己的言论。


在得到父亲的建议后,她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拒绝加入游行示威,不是她不爱国,不是她没有反抗意识,而是她明白,做不了的事情不必去逞强,而不想做的事情要果断拒绝。


在学潮中,杨绛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和她的伙伴整日进出图书馆,在那片净土中去做自己最想要做的。其它闹事的学生很快被逮捕,学潮被政府控制,此后,她偷溜回家,继续读她平日酷爱的文学书籍。


我常常在想,人这一辈子要是能够踏踏实实地为了一件事情奋斗终身,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自己的决心,那所成就的事情也会令人悍然。


365个重复的日日夜夜,脚印一直坚定地驻足在自己的一片土地上,又何以畏惧风雨,成就自然在长期酝酿之下得以见日月。


杨绛日日夜夜的读她所钟爱的书籍, 最终她的文笔也渐渐撼动着整个文坛,而她的气质也在久久的酝酿中得以升华,最美不过杨绛也。

杨绛|| 不问浮华,只争朝夕
3.爱情里,最才的女,情定清华园

杨绛始终没有忘记她的清华园,那年,她去找亲戚,碰见了风度翩翩的钱钟书,虽然那时的钱已经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但她看他,就像是很熟的朋友,自然随和。

杨绛|| 不问浮华,只争朝夕

爱情在这样的氛围中容易生长,钱钟书一眼便认定了她是我妻,我要娶他。而她也在这个时候接受了丘比特的爱情之剑,她也认定了他。


再次见面,他说“我未订亲”,而她也随口说“我没有男朋友”。默契悄然地在爱情中滋生起来。


她在他的鼓励督促下考入了清华园,之后两个相爱的人成为朋友,一起泡在图书馆品读爱情的美果,将彼此的读后感拿出来与对方探讨,杨绛很快获得进步。

她写给钱钟书的信,不小心落入了钱老父手中,看着信纸不凡的文笔,细致的心思,其父震撼,一向对儿媳妇要求严厉的他,心动了,他觉得这个儿媳妇正是他儿子最好的伴侣。


双方父母见面,这对才子佳人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姻生活依旧如初,除了要处理家务外,他俩便埋头书本。杨绛喜欢和钱钟书比赛读书,她制定了自己的读书计划,年终时,俩人摊牌比谁读的多,结果往往是不相上下。


她曾孩子般似地说;“钟书大多读的是大部头的书籍,而我实在比不过他,于是拿一本小书来充数”。结果才不相上下,这是我的小技巧。


在他面前,喜欢撒娇也会玩些小把戏,而只是在他面前。


4.在简单的爱中,成为了彼此的守护

结婚不久后,钱钟书要赴英国剑桥大学读书,杨绛说“他一个人生活的太马虎,需要人照顾”。于是俩人携手带了一箱书远赴英国。


钱钟书是个生活盲,穿衣服有时候会马虎到扣错扣子,一到英国,便在下公交后跌倒在路上,摔掉了门牙。


每每在这个时候,她只要和他说句“不要紧,”他便像吃了定心丸一般,觉得这事不要紧了。


记得初入英国宿舍楼时,杨绛会少吃些食物,留给他,因为丈夫吃不惯奶酪面包,她便一人到处寻房,为他煮饭做菜。

杨绛|| 不问浮华,只争朝夕

她的父亲曾经气气地说“我悉心培养出来的女儿就是给你们钱家来当保姆的。”对于父亲的抱怨,她没有驳斥什么,她只知道,照顾身边这个男人是她所心甘情愿的。


生活在家庭中让她活的更加平和,她一辈子守候着钱钟书,而钱钟书也感叹地对她说“只有死才能离别,生绝不离别”。一个男子的承诺,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简单陪伴,而这就是他能够给她的所有。


他们之间真实的爱情让我我想起了张韶涵曾经的歌词

“你说过牵了手就算约定| 但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 就像来不及许愿的流星| 再怎么美丽也只能是曾经| 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 但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

也许,他们的爱没有太多的承诺,但却用真真实实的余生守护了彼此,而我们的大作家钱钟书在杨绛眼里,永远需要她的照顾,需要她的关心。

如今,杨绛和钱钟书都离开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我猜,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依旧是爱人,朋友,生活依旧简单朴素,本身带这闪亮的光环,但一直没看重名利。


钱钟书和杨绛的稿费大部分捐给了学校,看着那些爱读书的孩子,他俩欣慰地笑了,生活简单一点又有什么?重要的是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能够有书读,这是他们所追求的。


简单如她,智慧如她,百岁老先生以一种清亮无欲的面容谢幕,她一生淡然,留给我们一种别样的精神。

杨绛|| 不问浮华,只争朝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