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三分钟育儿

“我是男孩还是女孩?”如何建立孩子的性别认同?

2019-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壹念心理

家长问

我儿子快5岁了,从小长得白净好看。家里人就会买一些粉色衣服,可爱的装饰给他。他也喜欢毛绒玩具、公仔什么的。

性格也比较软弱,动不动就会哭。

我们很发愁,不知道男孩子这样是不是有问题?请问该如何让他更有男孩子气一点呢?

熊宝妈答

这是关于“性别角色”的话题。

1、孩子的“性别意识”发展

一般 3 岁之前,孩子就有性别意识了。

我们可以在不经意的时候,问问孩子关于性别的一些问题。

如果孩子能够回答正确,说明在认知层面,可以区别男性女性。

还可以在恰当的时候问孩子:“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一样啊?

我们可以从孩子的回答中澄清错误信息,明确正确信息。

要注意纠正一些刻板印象,以防孩子对于性别的认知固化。比如女孩子可以喜欢机械类游戏,男孩子也可以哭。

2、回顾和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期待”。

0-3 岁的孩子,就已经开始吸收来自父母、家人和社会所固有的“性别角色期待”了。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是被动的接受这些信息。

所以,首先,我们要想清楚自己的期待。

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先认可孩子,再引导”,这样让孩子在不抵触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引导。

千万不要让孩子有“被纠正”的感觉,我们的严令禁止,会起到反作用。

因为,我们可以去引导,但不要过于刻板,非黑即白。

这样,尽可能向孩子传递符合传统认知,但不过于刻板的性别角色的价值观,尤其在内在品质方面。

3、帮助孩子发展性别认同感。

性别认同感就是对自己是男孩女孩表示接纳和喜欢,对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女孩很接纳、认同。

我们可以对孩子表现出的男孩子气,表现出肯定和欣赏。

总之,我们要尽可能让孩子感到:我喜欢我是个男孩子,我喜欢我自己是一个这样的男孩子。

发掘更多孩子值得欣赏的地方,无论孩子是怎样的表现,他都是一个很棒的男孩。

男孩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喜好、言行举止,而其他的一些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社交、语言表达、情绪管理等能力,其实和他是男孩女孩没有太大关系,每个孩子都需要发展这些品质和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