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保研夏令营九月保研推免研究生

“无用”乃大用,一个准北大学姐的保研心得

2017-12-22  本文已影响77人  保研路上

作者: 圆善
原标题:一场软实力的修炼——非典型人文社科保研经验分享

保研路上,惠我甚多,于今事定,受学长之邀,决意分享经验于此,其实也无经验可言,只不过优有点小想法小感触,望诸前辈同学后来多多指教!本经验仅适用于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也不一定适用)同学,理工科同学可忽视,本经验非典型,可批判性参考。
基本情况介绍
本科就读于某末流985(现在应该叫双一流了),三年专业成绩第一,绩点4.89/5.00,主持过两个校级创新创业项目,参与过一个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独立发表过一篇省级期刊论文,与老师合作的一篇论文已被C刊录用,曾获国家奖学金、省三好学生等奖项若干,曾在校媒干活,也曾担任院学生会部长等学生干部职务,英语水平相对较差(四级527,六级444)。
夏令营报名三所学校,参与三所学校,分别是北大、重大和厦大。2017年6月29日-7月2日参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夏令营,通过面试拿到高等教育学专业优秀营员;2017年7月7日-7月9日参与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夏令营,通过面试拿到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优秀营员;2017年7月12日-7月18日参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夏令营,面试成绩第二(厦大不评优秀营员,每年按成绩高低从夏令营录取18人)。2017年9月28日,尘埃落定,最终选择就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也没有很激动和兴奋,因为我本来就不是为了保研而学习的。
以上可见,相对来说,我并不优秀,比我强的人不可胜数,我唯一的优点是我不愿意那么快把自己变成一个狭隘的有用之人。
无用
实话说,教育学于我而言是一场阴差阳错的巧合,长期致思于中国传统文史哲的我,对于这个专业三年来一直是若即若离的,甚至一直有跨专业保(考)研的想法,尤其在大一大二阶段,除了上课听讲、认真完成课堂任务与期末复习外,并没有对这个专业做出过什么额外的付出和准备,我把自己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一些看似无用的诗词文赋上,看似无用的书上文史哲社类书上。当然,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我这样做或许反而在无意中契合了教育学尤其高等教育学的跨学科性,该学科非常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汇。
不过,说无用,也确实无用。别人在写论文,我在写古诗,别人在看专业书,我在看钱穆、梁漱溟和牟宗三,甚至到了大三下保研的关键期,我还抱着一知半解的康德的《道德的形而上学奠基》和黑格尔《小逻辑》不放,八月份暑假,我看的书是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以及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活脱脱一个不可救药的“伪文青”。但庄子有言: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伪文青”有时候也有大用。
无用之用
用在何处?走进夏令营的时候,走进复试考场的时候,尤其在北大这样的地方,你会发现,你周围入营的同学在硬实力上和你几无差异。你是985,别人也是985,你有国家奖学金,别人也有,你有项目,别人也有,你有论文,别人也有,你做过学生干部,别人也有丰富的社团经验,单从简历来看,老师选谁?可以说,选谁都一样。
那为什么最后有人胜出,有人铩羽?为什么最后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这一切都只是因为软实力的差异。软实力,即你的知识底蕴、你的口才、你的谈吐、你的思想甚至你的特长,这些无法用数据衡量之物,这些来源于无数无用书籍之物,这些潜藏于生命角落之物,他们默默沉淀,最后构成一个人的气场和风度。
你总会见过有些所谓的“学霸”,有考分无思想,有知识无文化,他们把整个身心投入到狭隘的专业中,投入于琐屑课程任务中,他们不看书,不自主学习,似乎大学的全部意义就是保研和考证,就是把自己的简历变得更漂亮,所以,他们终将在面试中将自己暴露无遗。
软硬兼修
当然,软的基础是硬,无硬则软之不能自美,硬、软兼修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我也绝不是一个聪明人,那一个不聪明的人怎么做到软硬兼修呢?
很简单,人生于世,三件大事,一则你不得不做的事,一则你做着做着会喜欢的事,一则所有人都喜欢的事。第一件事叫工作,第二件事叫兴趣,第三件事叫消遣,三事合一,人生完满。
从今天开始,把你保研必须达到的硬条件所需要做的事情当成你的工作,规定具体的时间,以自律和高效,尽自己最大努力将其完成。
从今天开始,找一件事当作你的兴趣,这件事和你的专业毫不相关,但足够有意义有价值,或文学,或哲学,或摄影,或打球,每天完成硬任务以后,随性将此做几个钟头。
从今天开始,给自己一个任性的机会,在某一天,丢开所有作业,窝在图书馆的角落,刷一部无脑剧,看一部武侠,打一天游戏;在某一天,不辞而别,到一条完全陌生的街道,从街头走到街尾;在某一天,约上要好的朋友,从饭馆到KTV,不言过往,不谈未来,及时行乐,总之,让自己完全与现实的自己隔离。
第三件事为了你的身心健康,第二件事为了你的软实力,第一件事为了你的硬实力。第二件事是其中的关键,很多人可以做到第一和第三,却总把消遣当兴趣,所以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当然,这件三件事我也尚在摸索,也不能全部完成,但摸索即是乐趣,未成即是将成。
保研不是唯一的路
我从来反对把学习当唯一,把成绩当命根,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精彩,不需要所有人都重复同样的道路。大学以前或许没有办法,大学以后人生本就多元,第一永远只有一个,但每个人都可以光彩夺目。
如果你确实已经好好学习了但还是拿不到奖学金,如果你确实忍受不了一整天待在图书馆的生活,如果你确实有你想做而且能做好的事,你为什么一定要强迫自己学习?
如果你喜欢,去学生会,去学生社团,从小部员、小干事做起,大三的时候你已经是一个领导者,你开始可以把很多校内的大型活动举办得风生水起,你开始联系更多校外的团队,这样不好吗?
如果你喜欢,去旅行,从大一起定一个规划,至少把你大学所在省区的世界遗产、5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跑个遍,即使你翘了N节专业课,但你其实在用不同的方式学习,你看了不同的风光,见了很多人事,你的人生不再拘束于书本,你的胸怀不再逼仄,这样不好吗?
如果你喜欢,开一个公众号,每天坚持,把你旅行的风光拍下来,把你的见闻感悟写出来,三年以后,你或许已经收获了大批粉丝,这样不好吗?
……
只要你喜欢,只要那件事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只要你没有终日窝在宿舍刷综艺和打游戏,只要你没有虚度。
你或许要问我,这是鸡汤和理想主义,以后怎么办?
你有意义地玩了两、三年,胸怀和视野都不一样了,你的很多同学无奈地学了两、三年,到大三、大四的时候绝对已经忘记了以前的专业课的大部分知识点,你们同时开始准备考研,你觉得你一定会输吗?即使你们的初试分数有差距,你面试还用担心吗?你们同时开始准备考公务员,你会考不好吗?如果经济允许,你还可以选择出国,如果机会合适,你或许直接签了工作……
所以,不用太紧张,也不要太用力,把握当下,顺其自然,人生路长,点细勿较。
人生为做点什么而来
实话说,我曾经是一个有点自私的人,一度认为每个人都管好自己的事就是最大的正义,所谓集体、国家、民族都是很虚伪的东西,也不相信有人真的能先人后己,但我越走越意识到,生活不能只有自己。如果一个人终日只想着我今天该怎么过,终日只想着别人能为我带来什么,终日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么这个人绝对走不远。
《开讲啦》有一期施一公说,他从来都鼓励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人,我们做不了大事,但总可以做点什么,为周围的人、为班级、为学校、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而不是为我们自己。
看他人皆如看我,为他人皆如为我,因为我们共属于一个更大的共同体,我们共享同样的喜怒哀乐,这是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所有道德哲学的要义,佛教如是,儒学如是,康德和叔本华如是……
有的人能为综测的零点零几分撕破脸,有的人能为一、两分考试分数的差异和老师理论不休,有的人能为个奖学金翻脸不认人,有的人能为个保研名额争得头破血流,在我看来,这些都太幼稚,也太愚蠢,甚至很可悲,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启,你周围的世界是多么广阔和浩渺,你有太多的故事可以去书写,而你却把青春扼杀在狭隘的竞争中。
别人好,我也高兴,或许我还要帮别人更好,因为我们班可以更好,我们学校可以更好,甚至国家、民族、人类可以更好,因为,我们在共同做点什么,因为,我本就是为了,做点什么而来。有人可能觉得这又是鸡汤,但喝了这碗鸡汤,你就能看开很多事情,你就不会把你的同学、夏令营的小伙伴都当成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你就没有那么在乎一时一刻的输赢了,不信?你试试!
张载有言:大其心而体天下之物。
唯有此种胸怀,方能行远,唯有此种志气,方能登高。即使不远不高,我们也不愧为人。

这里是公益保研互助平台「保研路上」
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欢迎你的加入

点击阅读 (保研干货)
「周年纪」研路有你,温暖前行
跨专业保研 | 兰州大学
英语保研 | 南京大学
数学保研 | 武汉大学
艺术保研 | 暨南大学
英语保研 | 北师大
跨专业保研 | 武汉大学
社会学保研 | 清华大学
跨专业保研 | 人大法学院
环境工程保研 | 北京大学
公卫保研 | 北大医学部
计算机保研 | 哈工大
新闻保研 | 人大新闻学院
国贸保研 | 商务部研究院
金融保研 | 北大软微学院
生物保研 | 浙大生科院
工科保研 | 天大化工学院
金融保研 | 人大经济学院
教育保研 | 北大教育学院
管理保研 | 东北大学
经济保研 | 社科院经济所
经济考研 | 南大商学院
财政保研 | 中南财大财税学院
财政保研 | 中央财大财政研究院
财政保研 | 中央财大财税学院
经济保研 | 南师大商学院
医学保研 | 华科同济医学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