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扬集(诗 散文园地)雨燕亲审头号优美散文

【散文】心香一瓣共荷生

2021-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南飞雨燕
釉下五彩荷花纹缸 温月斌

荷,入了温月斌老师眼里的荷,何其有幸!

花和叶都是一泓清水之上的主角,或者说它们互为对方的配角。花的红粉衬亮叶的碧柔,叶的浑圆托出花的娉婷。温老师画中的荷是李商隐的荷: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第一次看温月斌老师的瓷艺作品《釉下五彩荷花纹缸》,我的第一感觉。

原来,荷可以开得如此任性而通透。在清池上,在玉瓷上。

我也曾多次看荷,立池畔静赏一片碧色横呈一片娇媚轻盈,荷开如诗,以水为纸,以风为笔,薄施淡彩,写意着一份洁净安然,静谧流香。花开如梦,人在梦中。春花紧凑,姹紫嫣红。荷,偏要清清浅浅地开在盛夏的酷热里。我总是执着地相信:夏天的脚步 ,一半是为荷而来。

温月斌老师笔下的荷,一半为描摹真颜,一半为拈取意境。

在人来人往的风景里,回归的柔暖和永存的梦幻最能安抚匆匆前行和迷茫张望的凡人心。平常的荷印象,仙气飘飘,高洁脱俗。温老师下笔老练,将佛前莲荷带入纷扬俗世,随缘随喜,悦动,自由,轻盈。

真颜,是任性的理由。一池荷,就开在水纹轻漾的池上,开在素白轻薄的瓷上。开,欲开,粉,淡粉,你只管在碧叶清流里轻放兰舟,任荷香盈袖,如一只蜻蜓,或停或翔,季节的往返,故事的头尾,似乎在伫立凝眸间可明了,只需一步之遥去抵达。

《釉下五彩荷缸纹》是温老师2011年创作的,早已收藏在博物馆。我面对的,只是一件瓷的图片。荷花颈项优雅,高扬着绝世独立的风姿,自由游曳于蓝之下绿之上。田田荷叶任水涤荡着,一种蓬勃的软柔扶摇出万千圆润。丰富而有层次的构图让逍遥游戈的画笔无所拘束,仿佛,种植在远方的梦想就是这一池的韵味天然。

女儿也同看,几次以食指指腹去摸图:不是说釉下彩表面是平的吗,这荷缸上的荷花瓣和荷叶纹径好像凸出来了。

我说:当然是平的,釉下五彩与其它瓷最易区分的就是手感,亮洁平滑,无任何凸起感。

我们眼前,开在瓷上的荷,立体唯美。花叶随水涟涟,呼之欲出,只因瓷艺家手上画笔太灵动,心湖太饱满。

浮世终究繁华扰攘,江湖不过华丽泡影。荷,终有残章枯节的时候。画笔不息,五十多年执著于瓷上的水墨丹青,温月斌老师在素胎上落笔的专注一如当初。初心加功底,艺术才能在创作毅力的导航下,实现在传承技艺的基础上的壮大与新生。

古之学者必从师。温月斌老师入瓷艺行学釉下五彩瓷创作从师于谁?17岁便师从著名瓷艺大师吴寿祺。吴寿褀,五十年代烧制出已失传20多年的釉下彩瓷,将所学专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一代,为恢复和发展釉下彩瓷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吴老先生的釉下五彩作品以“真”“纯”“美”传世。

曾看过吴寿祺老师的《荷塘清趣》,绿柳扶风下舒卷的荷叶,羞红盛放的荷花,依依的水草,红肥绿瘦的清雅纯美,让人挪不开视线。醴陵釉下五彩工艺独特及受恩师吴寿祺的技艺风格所濡,温月斌老师的瓷艺,是扎扎实实的传承,又具冰河浅破的创新。她的作品画面不拘一格,花鸟草虫、流云山水、人物走兽、居所图案均有涉及。但在众多制作的手法中,她使用的是最为突出的“双勾分水”法。这一奇特工艺,奇特之处,在于线条。素胎上的线条又分墨线和色线两种,色线根据预设的颜色烧成后呈现鲜艳的色调,墨线则在一定温度下消失,呈现空白线条,该留的都留下。使其作品独有一种神奇艺术效果,肌表平坦无痕,色彩浓淡过渡自然,再加上高温烧结后的釉层,画面更显光滑,有如玉一般的润泽和光彩。出水芙蓉,天然去雕饰。

真,纯,美,都秉持。但又绝不止于这些。

女儿还问:荷叶不是绿色吗,为什么画成紫色,白色?

那年的荷,开在谁的荷塘?黛瓦,青砖,紫色的燕和紫色的蚕豆花,夏蝉悠鸣。采荷女的一滩荷也好,佛前的一朵荷也罢,都入了浮云花事,入了画者绵密意境。时光在波光潋滟中顺势曼延,温老师创作了《釉下五彩荷花纹缸》,那年,她已72岁(74岁离世)。娴熟地穿梭于现实与艺术之间,什么颜色,都可以丰饶读句,繁丽一叶。圆融,通透,淡淡的下笔移线,细细地渲染釉彩,铺开自己向艺术朝圣的新路。

再看这缸,是静止的,十年了。看得见、摸不着的美,开合中藏起落,光影中露亮点。微风与阳光让画笔落下与荷共舞的证据,这证据,是博物馆釉下五彩馆的一阁精彩,更是温老师艺术炉火纯青的一次回眸。

美丽的风景,并不总在远方。心盈意境,山海可平。釉下五彩瓷艺之长河,水草招摇,河蚬吐纳,温月斌老师,一辈子浸染其间,持温柔力量,心香一瓣共荷生。

温月斌老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