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丨这是一个影单🌴🪵🪨🪺🌵🌊浅浅迎新队员作品专题

观影|《真实生长》青春真实,不止长大

2022-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舒同学

这部纪录片应该说是今年推出来的一个小爆款,光这个名字就深深的吸引着我,几经周折,才算看完了整四集。

如我所想,这部纪录片关注的是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小人物如何成长的,重点捕捉小人物的心路历程以及面对着这场时代洪流,他们是如何适应,并在摸索中不断找寻自我的过程。

这部影片把镜头对准在全国最先实施教育改革的北京十一中学,聚焦的对象是三位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拥有不同性格的95后少年。这部影片历时八年之久,积累了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成片只有2个小时。

这部影片能够播出,实属不易。本来在2016年就做了5集成片,当时影片的名字叫《教育突围》,主要表达的内容就是去呈现教育改革本身,跟《真实生长》的内容完全不一样,可很快被整个导演组否定了。

教育改革这件事很难在大众层面上去引起大家的共鸣;而且相关课改也在全国很多学校逐步展开,十一中学的这场改革也很难具有独特性;最重要的一点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场教育改革只会是时代洪流中的一只发不了光的萤火虫,影响及其微弱。

要想让影片在长远的未来有意义,就得找到一份与大众的情感联结,能够激起大家的共鸣。经过作者对素材的反复观摩,她找到了整部影片于自己而言更加个性化的联接,那就是处在这场教育改革中一个个真实而又鲜活的个体。

于是,现在的成片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播出时间刚好是国家实行双减后不久。而导演张琳通过转换视角来讲他们的故事,去呈现下一代人的自信与张扬,同时更想表达每一代人都会遭遇的迷茫和痛苦。

这部影片的主角分别是一心向学但颇有想法的乖乖女李文婷;不走寻常路的文艺女青年陈楚乔以及非典学霸,拥有雄辩口才但也有保守一面的周子其。

他们在这场教育改革中都有自己的困惑与迷茫。

李文婷是从怀柔郊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到的十一中学,在这里没有了老师的约束,一段时间内她非常的煎熬。

以前成绩下降时,老师一顿训话,哭完之后,成绩就起来了。现在就只能靠自己了,好在她通过一年的学习也逐渐适应了这里的学习节奏,也慢慢的找到了自己的步调,笑容也更多了。

陈楚乔本来可以直接被保送到其它高中,可她爸爸说这么年轻要什么保底,也就凭自己的努力考到了十一中学。在这三年里,她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与小伙伴一起合拍了一部电影。

她常说自己太理想主义,容易被高估,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能干成,可现实就是自己为一次作业就得吧啦半天,别人可能一两个小时就写完了。她也会经常焦虑自己擅长什么,自己往后能够靠什么吃饭。

周子其是直升到十一中学的,因为他极强的思辨能力,也就成为了老师们的“宠儿”。他会因为军训限制了个体自由而给校长写了一封万言书,详细论述了军训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的措施。最后的结果是初中的军训被取消了,高中的军训被砍了两天。

然而他理性思维中也透露着保守的一面,当爸妈希望他学金融,当高管时,他妥协了,因为爸妈是那个为他付账单的人。他本人对于所喜欢的专业能否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也是持怀疑态度的。

这就是影片中所主要呈现的三位主人翁以及他们的故事。

李文婷现在在对外经贸大学读研,她接受自己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也更愿意去过一个更为自洽的人生。

陈楚乔去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读了四年电影,现在回国做场记,为自己的导演生涯积累经验。

周子其在北大学历史,又辅修了经济学双学位,之后去了芝加哥大学学习公共政策。回国后去学而思找了第一一份工作,可疫情的到来让他失业了,更让他意识到高中毕业后的这七年是一个认识自己从学霸变成普通人的过程。


这部纪录片看完后有几个很触动自己的点:

1,都说赢在起跑线上,可有些在中途就停止了,那赢在起跑线上还有什么意义?

现在好多鸡娃,从小就上各种补习班,不是兴趣使然,而是被追着跑,虽然在前期它们获得了大家认为的先发优势。

可拉长看,对于整个人生阶段而言,往后的路必须得自己走,我想对于内在、内心方面的成长还是更加重要也必要的。比如周子其有一身的才华,可丧失了继续奋斗的动力。

2,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

纪录片时长有限,不能为这个问题提出一个圆满的答案,但可以提出问题?漫长人生路,应该如何前往?

我想首先得知道我们适合什么?而后就是不断叩问自己的内心,我们真正想要什么?很显然我还处在第一个阶段,还在探索自己适合什么。影片中给我们呈现的就是这个过程,这也是每一代年轻人必须面对的终极问题。

只有我们认清了自己是谁,才能唤醒内心那份不断驱动自己前行的力量,而在今后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一旦遇到挫折也不会放弃自己,并且不断去摆正自己在更大世界中的位置,从而找到人生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