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读书读不尽的《红楼梦》......

说到林黛玉在《红楼梦》中的诗词曲令,你知道多少(二)

2016-12-23  本文已影响130人  玉山红叶稀

写在前面:经典的林黛玉,永远的陈晓旭:斯人已逝,当永怀念。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一部《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曹雪芹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女子形象,比如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秦可卿、元迎探惜四姐妹,比如袭人、鸳鸯、平儿、紫鹃、晴雯、金钏、香菱等等。作为曹雪芹笔下所塑造的最主要人物之一,林黛玉的言行举止对于我们研究《红楼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再者,《红楼梦》的伟大的文学和艺术成就,在书中的体现之一是诗词曲令的大量出现。林黛玉这一著名人物形象的塑造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创作”的诗词以及曲令。“宝玉作的,表现宝玉的身份、感情;黛玉、宝钗作的,则表现她们每个人的身份、感情。是书中人物自作的诗,而不是曹雪芹作的诗。换言之,每首诗都是人物形象的组成部分”。况且,“黛玉在书中是个诗人形象”,所以研究林黛玉的诗、词以及酒令,对分析研究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和《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有着重要影响。

《红楼梦》中林黛玉创作的诗词曲令中,出现了一些高频词汇,比如“泪”,“月”,“秋”,“花”。

1.花——知侬也似花

林黛玉的诗词曲令中,“花”出现的频率最高,一共三十八次。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姑给贾宝玉喝的茶是“千红一窟”,给贾宝玉饮的酒是“万艳同杯”。“窟”与“哭”谐音,“杯”与“悲”谐音,因此,“千红一窟”就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杯”即是“万艳同悲”。“红”和“艳”都指花,其实就是女子,就是在说大观园女子的悲剧命运。黛玉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当然也逃不过早已有了的命运。黛玉诗中所写的花,其实都是在指代自己,咏叹自己,所以那些花也都凋谢了。从凋谢的花儿中,也体现了黛玉的敏感、多愁善感和诗人般忧郁的气质。

2.泪——为债也为侬

林黛玉诗词曲令中,出现次数排在第二的是“泪”这一意象,一共出现二十二次。黛玉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只因女娲炼石补天所余的顽石幻化的神瑛侍者常在灵河岸上行走,看见这株仙草,便每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才得久延岁月,受天地精华,遂脱了草木之胎,得了一个女身。因没有偿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的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及至顽石要被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带入世间,便一同带了绛珠仙草入了凡尘,让他们了却一段公案,后来便有了衔玉而生的宝玉和六岁便辞别父亲和故乡进了舅舅家的黛玉。

绛珠仙子在大观园里流尽了眼泪,实为报恩,“还泪债”。而黛玉流在大观园里的眼泪,一是为了身世,一是为了爱情,一是为了“病西施”身体,再有就是因为与生俱来的多愁善感和忧郁。“泪”,正能代表黛玉的不加雕饰和真实,想流就流;“泪”正能说明黛玉多愁善感的特征和与生俱来的忧郁气质。“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泪”便是黛玉的代名词。

3.秋——侬也同悲秋

林黛玉创作的诗词曲令中,出现次数排第三的是“秋”这一意象,一共出现二十次。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除了“诗豪”刘禹锡等少数人有过诸如“我言秋日胜春朝”等诗句外,其余的多数诗词都离不开古人“悲秋”的情结。比如李商隐的“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比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比如朱彝尊的“秋草六朝寒,花两空坛”,比如王鹏运的“留得悲秋残影在,分付旗亭”,再比如蒋世铨的“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江东”,都左不过“伤春悲秋”的意思。黛玉诗中的秋也是一样,尤其是那首《秋窗风雨夕》,“秋”字就是那自然界的秋天,和黛玉是共命鸟,也都是可怜虫。表现了黛玉人生的荒芜和悲凉之感。

4.月——月也知侬心

林黛玉的诗词曲令中,还有一个高频意象便是“月”,共出现七次。“月”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也是常用意象,“一个国家的文学的特色,同这个国家的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中国文化比较含蓄,中国文学的含蓄美也更突出”。月在中古文化中的含蓄性的象征之一便是凄冷和孤独。比如张若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比如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比如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比如纳兰性德的“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比如顾春的“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等,都表达了这些文人的愁绪。黛玉文学创作中的“月”也表达了黛玉的感情,那就是忧郁的文人气质和深沉、挥之不去的悲愁。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的艺术形象之所以如此鲜明,如此生动,不仅仅因为曹雪芹在书中通过外貌刻画和事件描写给我们留下的直观印象,更重要的是林黛玉在书中“创作”的诗词曲令给我们的文学印象。文学创作成了林黛玉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林黛玉的“文学创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余地,留给我们许多文学想象的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红楼梦》如是,林黛玉也如是,对林黛玉“文学创作”的每一次的解读,就是对不一样的林黛玉的再次理解和认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