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无情却有情
《合欢树》和《秋天的怀念》这两篇文章主要写了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母亲生前对史铁生百般照顾,从身体到心灵,但是作者那时正是病痛后无处安放的时段,没有顾及母亲的感受,直到母亲去世。作者每每想来总是心痛,所以尽量的忘记过去,不去提起,但终归是不能忘的,以前回避这个问题,等去想的时候已经晚了,就如同看母亲种下的合欢树。
作者在写对母亲的思念时,并不直抒心意,而是借助景物,借助别人的语言,表达出自己不愿想又永远不能忘,那刺在心里深深的痛和永久的怀念。笔墨之间看似无情却有情,这就是侧面描写和抓细节的奇效。
写母亲对自己的关心。虽然医生已经断言自己的病情,但母亲不放弃,到处寻找偏方,我想这也许是一个母亲面对病重儿子的一种精神寄托吧,虽然她也知道无济于事,但并不放弃,总希望有奇迹出现;母亲照顾作者时,竭力掩盖自己的痛苦却不让儿子发觉,语言上,对于跑和跳之类的字不在儿子面前提起,因为这些对于儿子来说也不可能;每次儿子发脾气,她悄悄的观望,并不靠近,当儿子平息后,她又躲在儿子看不见的地方悄悄地流眼泪,她不想因为自己的痛苦而增加儿子的痛苦;为了让儿子走出心里的阴暗,她一心想带儿子出去走一走,看看秋天怒放的菊花,拒绝几次后,儿子竟然答应,母亲欣喜若狂……当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写作时,又是如此的欣喜,儿子有了精神的寄托,终于可以忘却了腿的痛苦……
写自己对母亲的思念。每次回到大院儿总不去看自己曾经住过的小院儿,怕回忆起母亲;邻居们和作者交流,亲热如像自家的孩子,询问他的生活情况,询问他的病情,却很少谈起母亲,大家都知道那是作者的痛;有几次谈起他们的小院儿,谈起了母亲,谈起了母亲种的合欢树,建议作者去看一看,作者却以自己的推车不好过为理由拒绝了;终于有一天坐着想去看一看,但是真如他说的一样,过道挤满了房屋,真的过不去了,合欢树只能出现在邻居的嘴里和自己的梦中了,对母亲的思念也只能深深的埋在心里了;“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我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儿从树林里穿过。”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深深的道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体会到了母亲生前的痛苦以及自己深深的自责。
文章看着记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字里行间却流露真情,追忆过去,诉说思念,充满自责,告诉我们珍惜拥有,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