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人文社科故事

诗词故事之杜牧《赠别二首(其一)》——春风十里

2018-06-23  本文已影响192人  北辰恒星

01 我在二环路的里边,想着你。

2018年,帝都北京,二环路内的房价,每平方米8-10万。

818年,帝都长安,中轴线上的安仁坊,皇族权贵领地,每平方米.....有钱也买不到。

而含着金钥匙的小杜,就在安仁坊里出生、长大。他的祖父是宰相,父亲也是部级以上京官,妥妥的贵族子弟。

京兆韦杜,去天尺五。有时候,不仅是贫穷限制我们的想象,出身更是。小杜出身的杜家,就在老百姓头顶上,在那个遥不可及离天只有一尺五的地方。

出身还不算啥,老爷子才算数,杜甫也是这个杜家出身的,可是一生都没沾到杜家的好处。所以如果祖父不是宰相,小杜依然什么都不算。道理很简单,家族再枝繁叶茂,也不可能为所有成员提供庇荫。就像中国国家GDP达13.2万亿,位居世界第二,我的口袋却依然连13块2都没有。

富不过三代,真是一个神奇的预言。小杜十一岁那年,当宰相的祖父去世了。十五岁那年,多年重病缠身的父亲也去世了。小杜头顶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抬头一看,杜家那棵大树与自己已然咫尺天涯。

没有荫庇就罢了,因为父亲重病多年,祖上留下的樊川那30间大屋也被抵去举债换汤药费。没地方容身,十五岁的小杜只好带着比他小四岁的弟弟,栖居在延福里的家庙里。这种饥寒交迫的日子,一过,便是三年。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脆弱,却又骄傲和坚强。这三年里,生活境遇急转直下,生存压力扑面而来,小杜,只是个孩子,竟都扛住了。不仅如此,在极力压制身体成长需求的同时,小杜将自己精神需求的欲望加倍放大,读完了随身携带的几百卷书。

人家穷的时候在读书,而你却一边喊穷一边打游戏。这世界,其实很公平。只要努力,二环路里总会有你的位置。而等到那一天,你也许会特别感谢、想念当初二环路外奋斗着的自己。

02 你在远方的山上,春风十里。

当然,读书也是分读什么。读知音,你有望成为下一波的网红,上演翻版凤姐成功记,也是不错的。当然,全宇宙中凤姐只有一个,所以知音,恐怕你得放弃了。

培根先生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貌似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很多人又不服了,尤其是当年那些能将几大本历史书倒背如流的文科生们(心痛,抱紧自己......)。当时倒背如流,转眼四大皆空。

历史是死的,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改变。但读史的人,心得是活的。人性是不会变的,事件总在重复发生。读历史,就是要在千丝万缕的人物和事件关系中,在无数个可能性的版本中,去分析、推演,让自己进而是当下的人有所借鉴、警醒。毕竟,所谓的聪明的人,只是比我们少干一些愚蠢的事情罢了。

可以拿小杜的一句话来归纳,“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出自《阿房宫赋》,是小杜23岁的作品。

唐 杜牧 《阿房宫赋》

这首赋写在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825),说起这个唐敬宗,在唐朝top昏庸荒淫皇帝排行榜里,排名No.1绝对是稳稳的。16岁当皇帝,就开始夜以继日地大兴土木,引得民怨沸腾。愣头青小杜写这首赋,主要就是想说,别看房子建得大,百姓民心装不下;别看房子建得美,火烧一把都成灰。总而言之,自己造的孽,到时没得怨。(在此,也想把这首赋同送给房地产商以及围绕着房子嘤嘤呜呜的各类苍蝇们,当勉当勉.....)

年纪轻轻,一无所有的小杜,就敢这么怼皇帝,写得还文采翻飞、诗意灵动,有胆识又有学识。所以,阿房宫赋一出,整个京城都震动了,所有的文人学子争相传阅记诵,成为妥妥的热文。

唐朝的文学界,和现在一样,说白了还是小众。再热的文,最终也惊动不到疯狂玩乐的皇帝,况且,即使皇帝知道了,对这些文字怕也只是嗤之以鼻,毕竟这是特别特别虎的皇帝,他不怕失败、不怕短命,就怕没得玩。(所以最后他成功将自己玩死了,一年多后,死于太监手中,享年18岁。)

唐朝的文学大咖们,和现在又不太一样,他们当时都在炽手可热的位置上。文写好了,入法眼了,分分钟都能捧你上热搜。(当然,这一套上热搜的方式在娱乐至上的今天,就不适用了。想红,进女团,妥妥的。)杜牧就凭着这首阿房宫赋,成功获得太学博士吴武陵的青睐,被保荐入科考一甲第五名(要不是第一、二、三、四名都早已被内定了,小杜怎么可能仅仅被内定为第五名?贵圈真乱......)。

就这样,当年在家庙里饥寒交迫的小伙子,鱼跃龙门了。年纪轻轻就登科及第,以后平步青云不就是指日可待的吗?小杜那个心情放飞呀,简直做梦都会笑出声来。

唐 杜牧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今年的科举考试,地点在东都洛阳,二月放榜的时候,还是寒冬,花儿都还没开呢。放榜后,科考及第的三十三名进士骑着马儿向着长安出发了。此行,我们是要出潼关去长安参加关试的。只要通过关试,我就可以尽展抱负啦!长安的朋友们,趁现在,多酿些美酒准备着吧,等待我出潼关来到长安,等待我顺利通过关试。到那时候,我们刚好可以就着浓浓春色一起庆祝啦!

此时,在潼关前踌躇满志的你,眼中心中春风十里,衣口袖口春色满满,区区一个关中,哪里关得住呢?

03 今天的风吹向你,下了雨,我说所有的酒,都不如你。

走马入潼关,考试打通关。同年,小杜就正式有了官职。可是小杜却很不满意。从九品的弘文馆校书郎。虽然官职有点小,但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一上来就弄个四五品的官,也不现实。小杜在意的是岗位,一个能写出《阿房宫赋》这样策论名篇的人,脑中千古之思,胸中纵横丘壑,不是应该派去做实务吗?为什么要在印刷馆里挑错字?

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想着要施展拳脚,做一番大事,却偏偏只能做些Word、Excel的活,是够憋屈的。这样的日子,小杜忍了五年,终于忍不下去了。

这时,刚好有一个很厉害的人物非常赏识小杜,他冲着小杜招了招手,“来吧,年轻人,来扬州吧!这里才是你施展才华的热土!”错!你猜错了,他不是传销头目,而是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没错!你没看错,就是中唐闹得起飞狗跳的政治争夺战里的“牛”派领袖,牛僧孺。

少不经事的小杜,听到牛大大的创业宣讲,体内的洪荒之力再也hold不住了。去它的小京官,去它的校书郎,我要去扬州,我要在那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哪里有那么多的大门,上帝一般是关上一道门以后,顺便把窗也关了。更何况,门后并不是新世界,而是一场极其可怕惨烈的政治旋涡。中唐时期的牛李党争,争的不是新世界的建设权,而仅仅只是话语权,只是权势的争斗,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就如同,此时的唐朝是一个在沼泽地挣扎越陷越深的人,而牛派李派作为旁观者,在保护既得利益的驱使下,一个念经诵佛,碎碎念:不要动了,越动陷得越深,保命要紧;一个上蹿下跳,大吼大叫:赶紧想办法把沼泽废了,把人拔出来。一开始只是说,然后变成吵,最后演化成掐架,拉帮结派来群殴。而那个陷入沼泽地的唐朝大人,不仅无法得到任何实际救助,时不时还会被误踩一脚越陷越深。

唐朝,早就没人管了。可是那个时代的人,是活生生的。白居易、李商隐......许许多多知识分子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苦苦挣扎,不得解脱。小杜倒好,一点政治敏感性都没有,主动往混战里钻。就是因为涉世未深时的这一选择,导致小杜彻底被李德裕归入“牛党”,饱受猜忌和憎恶,许多政治主张都被排斥,一生都再未被李德裕重用。

其实,在政治主张上,小杜和牛僧孺是不和的,甚至与欲破藩镇的主战派李德裕更加相近,所以扬州注定成不了小杜事业的热土。可是,在性情意趣上,牛僧孺的大度包容又让小杜张扬的性格得到肆意放飞,小杜时常饮酒旷工,牛僧孺不仅不计较,甚至在小杜逛烟花之地,还专门派人保护着。(这么体贴生活的领导,请给我来一打好吗?)

在扬州,有美景、美酒还有美人,风流倜傥、散漫豪爽的小杜,简直流连忘返,什么抱负主张都被抛九霄云外去了。年少轻狂,谁没有迷失的时候呢?许多年以后,再回忆起这段在扬州荒唐沉沦的日子,小杜心中,说不清是留恋,还是悔恨更多?

唐 杜牧 《遣怀》

04 我在鼓楼的夜色中,为你唱花香自来,在别处,沉默相遇和期待。

十年一觉扬州梦......

能称为梦的,无非是美梦和噩梦。美梦让人留恋,噩梦令人惊惧。烟花之地,美人相伴,青楼留名,如何能称得上噩梦呢?所以,不要装了,小杜分明是留恋更多。

烟花之地的生存法则,其实很简单,要么有才要么有财。小杜的财可能有限,但深情和才情是无限的,再加上又是晚唐数一数二的大帅哥,有颜值加持,吸引迷妹们的注意,也是分分钟的事。

比起外面纷纷扬扬的割据、混战、党争,比起为了警醒当权者的暴走奔呼,温柔乡的日子别提有多么舒心、惬意、自在。才能既然暂时无地可用,那么写写这小情小爱的风月之事,写写这些可爱的莺莺燕燕,又有何不可呢?

于是,关于女人的诗,小杜不小心写了一打又一打。有写同时代相识的女子的悲惨遭遇的,《杜秋娘诗》(没错,就是那位写下“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杜秋娘。)、《张好好诗》(小杜众多绯闻女友之一,毕竟颜值才华在那,没几个红粉知己确实也没人信。);也有些古代有名女子悲惨遭遇的,《题桃花夫人庙》(《终生不语的息夫人》)、《金谷园》(跳楼自尽的绿珠)、《月》(被汉武帝关禁闭的陈皇后)......

还有这首让“荔枝”贵妃名扬天下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每次吃荔枝,都能想起这首诗,想起快递员的辛苦,嘴里饱满多汁的甘甜,心里却有深恶痛疾的罪恶感。谁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人的幸福?谁能理解荔枝等同于骄奢淫逸这个逻辑,千百年来给中国吃货造成的心灵创伤?)

唐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在长安回望骊山的华清宫,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宫殿楼阁美轮美奂,东西绣岭美不胜收。忽然间,无数宫门依次有序打开。宫外,一名专使驾马疾驰而来,身后是滚滚烟尘。是军国大事的急报吗?并不是。只是南方千里加急送来给贵妃品尝的荔枝到了。有荔枝,贵妃娘娘真是敲开心!贵妃娘娘开心了,皇上就哈皮了,才有心情处理大唐政务。这么说来,贵妃娘娘的荔枝跟军国大事可是一样重要的,用上相同规格的千里加急又有何不可呢?

可可可,小杜你长得帅说什么都对,不过,说好了写可爱的莺莺燕燕的呢?说好了“赢得青楼薄幸名”浪荡公子的人设呢?无论是杜秋娘、张好好、息夫人、绿珠、陈皇后还是杨贵妃,怎么都是家国风雨下的苦情女子呢?小杜啊小杜,说到底,“你不是真正的浪荡,你的风流只是你的保护色。”

吟了这么多“国色天香”的美女诗,仍然掩盖不了内心与美女们一样的落魄、失意和对漂泊命运的无力抗争。走过路过那么多地方,仍然遇不到属于自己梦想的一方热土。小杜就这么一路漂泊,一路吟唱,相遇,分别,期待......

05 飞机飞过,车水马龙的城市,千里之外,不离开。

洛阳、长安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膳部、比部员外郎,黄州、池州刺史,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吏部员外郎,湖州刺史.......这就是小杜扬州之后的全部仕途路径。当的京官都是不值一提的芝麻官就算了,还屡次被外放黄州、池州......。无法被委以重任,无法施展个人抱负,这对一名心怀家国又手握“油菜花”的人来说,已足以成为人生最大的痛苦。

小杜当然很郁闷痛苦,当然会抱怨委屈,可是,无比尊荣的家族,风流俊雅的个性,让他完全走不上老杜家那位诗圣“行叹复坐愁”的后路,而是在家国情怀中多了一份带感小清新。请注意,前方高能高酸......

唐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我真的太幸运了,生活在如此太平清净的时代(牛李党争、宦官擅权、藩镇割据,我真的觉得一点都不吵)。你看,我无所事事,又没什么能力,闲下来可以看看云,静下来还能去山上走访僧人聊聊佛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做个小小的闲散吏部员外郎,一身才学无处施展,饮酒作乐混日子,我的心一点都不会痛!)。

这么一看,我之于岗位,并没有什么重要性。京城人才济济,任何人都会比我这个身无长物的人做得好。所以朝廷把我这个无用之人贬到吴兴(今湖州),贬到远远的江海边上,真的是非常英明正确的选择。我刚好可以快乐地游览原野风光,远望昭陵,真是神清气爽!(当年文治武功、知人善任,一手打造盛世唐朝的太宗皇帝,如果看到如今这个“太平清净”的时代,该是怎样的心情?而我这个百无一用的书生,对着太宗皇帝的昭陵,一点都不难过,一点都不惋惜,一点都没有生不逢时的羡慕嫉妒恨!)

说反话,呕死你!能把怀才不遇的悲愤、忠君爱国的热血,写得如此含蓄(suan),生动(qi),就说说,还有谁!

无论在京还是外放千里之外,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始终为了重回盛唐,时刻准备着,不离开。这才是小杜浪荡公子的表象下,最真实,最令人动容的灵魂。

06 把所有的春天,都揉进了一个清晨。把所有停不下的言语变成秘密,关上了门。

与其在京城看着这帮蝇营狗苟争权夺势,践踏河山欺凌百姓,不如出去吧。眼不见心不烦,或许我还能稍稍有些安稳觉能睡。

唐  杜牧 《忆齐安郡》

我这辈子睡得最好的地方,就在江汉平原湖泊群南边的这个小小郡,黄州。

风整夜整夜地吹过竹林,沙沙作响,云成片成片地把江上的水气带来,阴雨连绵。

我才能不足,在朝廷用兵之时不能被派去战场,如今终日无所事事,喝酒度日,格调更是低下。(小杜,你真的是不呕人会死星吗?)但我不会放弃的,越是这个时候,我的才思越是如泉涌,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抵抗胡思乱想的忧愁。

这纷纷扰扰的尘世,总有一天我会过够的,到那时,我要辞职,我要隐退,我要去屈原所在的潇湘湖畔做一个渔父,回归自然平淡。

“我中五百万!”  “你睡得好吗?”

“我住大house!”  “你睡得好吗?”

“我爸是李刚!”  “你睡得好吗?”

拥有越多物质资源的人,睡眠资源越是稀缺,这几乎成为了定律。前两日新闻里马云大叔打瞌睡的照片,相信已经安抚了不少芸芸众生的心灵。纵使有名有利,要风得风,空气、水,都占尽最好的,但在现代技术条件解决自主入眠,安稳成眠的人类难题之前,睡眠依然是可望不可求的。尤其是那些在沼泽旁念经诵佛、上蹿下跳,纷纷扰扰中的人们,他们没有时间睡觉,更没法睡个安稳觉。

黄州赤壁、池州齐山、湖州白蘋洲,好山好水,清晨好梦。虽然战争的炮火由远及近连绵不绝,虽然眼见生灵涂炭、民生凋敝,虽然已远离权力中心没有发言权,虽然空怀才华抱负无所施展,虽然早已被认定为风流浪荡,虽然唐朝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但在小杜的一方之地,他拼尽全力保护百姓,恢复民生。在黄州,小杜除去了吏胥向民间索取的过节性酒费,澄清吏治;在池州,小杜除山贼、剿江匪、修江堤、造刻漏;在湖州,小杜亲笔题呈《茶山诗》给德宗皇帝,揭露朝廷从江淮产茶区掠夺走大批优质名茶,同时也给茶区人民带来沉重负担......“有才名,多奇节,吏民怀服之”。一方父母官,当之无愧。

力学强悠悠。从现在开始,把想说的抱怨和咒骂,锁成秘密,关在门外。转身,大步往前。生活从不在远方,而在脚下。

07 莫名的情愫啊,请问,谁来将它带走呢,只好把岁月化成歌,留在山河。

为官一方,造福一方,很容易地,小杜收获了一大票群众的喜爱。所以,千百年来,关于小杜的轶事典故,尤其是风流韵事,在伟大的群众智慧中得以开花结果,描绘得活色生香:比如流传至今的小杜唯一真迹《张好好诗》,惹出小杜与名妓红粉情缘的无限遐想,比如《叹花》里“绿叶成阴子满枝”,被人编排出小杜与湖州小美女的十年之约。

野史比正史多,而且看起来更加真实有趣。这也许是受人喜爱的名人身上,不可承受之重。爱你,所以想了解你更多,所以给你的人生加料加故事。(这个逻辑天衣无缝,无言以对。)

小杜仕途上的时来运转,出现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也许是少年不足,也许是多地宦游的奔波劳累,湖州以后,48岁的小杜,身体状况一天天恶化,就连小杜自己,也渐渐觉得时日无多了。正在这时,朝廷的一纸调令来了,回长安。

落叶归根的命运吗?那么,拖着病体,也要回去。小杜,还有最后一件,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

从中书舍人的位置再往上?不是。挽救山河日下的唐朝?不是。关心边关安危、民生经济?不是,统统都不是。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还能谋求些什么呢?

最后的时光,我想回到小时候,我想回到樊川大屋。

一年之后,樊川大屋落成。在接待完一拨又一拨的亲戚朋友之后,大雨突如其来。侍从们忙着关门关窗,小杜也收敛精神,回到书房。

书房里的各式物品及摆放,还是儿时的样子。祖父和父亲每次下朝后会来这里,静静的坐着,看小杜写字和背书。数十年过去,记忆里许多事情都渐渐模糊,唯独这书房里子孙三代,静默流水的相处时光被深深镌刻。

人生一代,生死交替,原来不过如此。留下的,带不走,带走的,留不下。回想起这一辈子,原来只有年少时扬州的那短短两年,是值得留恋和回味的。

唐 杜牧 《赠别二首(其二)》

少年时光,没有世事的纷纷扰扰,放下珠帘,怀里是美人丰韵;卷上珠帘,眼前是美景多情。如果人生永远停留在这一刻,该是多好。

我是人间多情客,奈何世事多无情。

这一辈子,即使无法功成名就,无法延年益寿,但至少幸福环绕过,苦难挣扎过,春风得意过,惆怅迷失过,勇敢承担过,至少留下了这许多的作品,且作记录吧。只是,若我的人生注定无法完美,至少留下的作品可以尽善尽美吧,有些瑕疵,有些秘密,有些莫名的情愫,就不必留下,且随着我,回归山河吧。

入夜,樊川大屋书房内,先是青烟袅袅,而后浓烟滚滚。夜深人静,大雨滂沱,直至破晓,侍从们破门而入时,书桌上,只剩下约莫三成书稿随意散落,火盆里墨字还在火光中那跳跃不止。

清晨微风吹过,灰烬漫天翻飞。纷纷扬扬中,该留下的,永远在那,而该离开的,也走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