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的领悟:思维调整
一个人“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等情况发生,意味着他突然之间就明白了人生道理。
是的,生活中一些人会有这样的经历,他们正在经历一件令人焦虑的事情,一时间无法解决,身心都处于焦虑的状态中。然而,在某个时刻,他们就突然领悟到了某些道理,从而使身心得到解脱。
法国数学家彭加勒有一段时间总是一个人专心致志地研究一个算术问题。可是,这个算术题好像故意刁难他,任他苦思冥想了好多天,什么方程式与算法都尝试了,都没有任何结果。而且,这个问题的形式看起来与以前的研究项目也没有什么关联,根本找不到突破口。这令彭加勒的大脑一片混乱,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解答,非常沮丧和恼火。
有什么办法呢?既然一筹莫展,就干脆置之不理吧。于是他索性一个人跑到海边去消遣,吹吹海风、看看沙滩。这些天,他就想些别的问题,驱散一下自己纷乱的心情,觉得也挺好的。 一天早晨,他早早起来之后一个人去爬山。
谁知,正当他在悬崖绝壁上行攀爬时,脑海里突然生出了一个简明扼要且坚定不移的念头:不定三元二次方程式的算术转换式与非欧几何上的转换式,是相同的。
啊?这真是出乎意料!这么长时间一直困惑不解的问题,竟然在突然之间解决了。怎么可能?!真是神了,彭加勒激动得差点从悬崖上掉下来。 是啊,之前多么费力思考的问题,却在突然之间,就这样迎刃而解了。这种“突然明白”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顿悟”,也就是个体突然就意识到自己应该怎样去解决一个问题。
很明显,是暂时的搁置让彭加勒的思维在潜意识里自动活跃了起来,将困在心中的问题给解决了。 暂时搁置是一个很妙的办法。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要一直绞尽脑汁去想,把它暂时搁置一下,是克服思维定式、大脑不开窍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尤其是对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搁置几天或几个星期,再回过头来思考,往往就能豁然开朗了!
不过,我们还要知道,顿悟从来不是一瞬间的,它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暂时搁置其实也是一个酝酿过程,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酝酿过程,好主意才能直接从我们的无意识中产生出来。所以,那种融会贯通的感觉,其实都是我们平时在一点一滴的经历中积累的感悟在无形中帮我们解决了问题。
也就是说,当需要我们完成一项任务时,这项任务在我们的脑海里接受得越早,大脑的神经元就越有充裕的时间在无意识中积累这方面的信息,就会在之后的某个时候发现完成这项任务更好的方法。
因此,我们不要让自己沉浸在这种“开悟”的感觉之中,而要调动我们的思维能力,在反复的实践中提高这种突然领悟的能力。
多数情况下,思维定式容易使人的思维僵化,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想要解决一个难题,不单要使我们的无意识有充裕的酝酿时间,还要调整大脑的思维能力,从而让自己的智力在充裕的时间里形成或酝酿问题的解决办法。
具体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
一、给大脑明确的指令。为什么不良的思维方式会给我们带来烦恼、紧张以及焦虑不安?这是因为就算大脑再聪明,如果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不对,大脑也不能进行高效率的工作。就像我们操作电脑一样,电脑如果得到了明确的指令,它就会快速反应,很好地进行工作,否则,它就会出现一些故障。人脑的运作也是一样,我们也必须要给自己的大脑一个明确的指令,自己才能高效地工作,否则,我们将会出现无所适从或停滞不前的行为状态。
二、及时调整思维方式。不良的思维方式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情绪困扰,如降低学习、工作效率,甚至不能完成工作。如果我们想要出色地完成一件事情,就要避免出现不好的思维方式。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多让心情放松,凡事快乐一些,头脑中才更容易形成一些思想火花,才能使思维方式得以改善。
三、平时加强训练。生活的雾霾会把你之前的感悟经验遮盖,所以再度触发领悟,需要些巧妙的方法训练以及一些其他经历和事件。比如,克服思维定式,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训练办法,把书打开,手随意地指向书页的一个字词,记住领悟的思维路径,然后把这个字词用在你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中,最好通过日记的形式记下来,并了解自己内心微小的感觉变化,留心出现在你周围的细微事情,其中可能正有你开悟所需要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