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黑不准回家
偶读一篇文章,对我具有极深刻的警醒意义。
文题是《别让相遇无细节可聊》。
文章里说,几个朋友去拜访高中班主任,寒暄后,场面陷入尴尬。
他们几个见过世面,能说会道,但这一次拜访竟一时找不出可供聊天的话题来。
他们竭尽全力在搜寻往日记忆,师生共处三年,似乎没啥可值得拿出来一说的,老师上课,学生听课,课堂之外素无交集。
更可怕的是,师生交往之中,一件有趣的事都没有。实在找不到可以拿来打破难堪场面的话题,无话可说,可以想见当时的尴尬和窘迫。
他们几个只好匆匆告辞。
作者感慨道,有些老师,工作兢兢业业,教学成绩突出,对学生的管理严格有序,但往往在学生评教的时候得分最低;有些老师,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巴不得每一个学生都考上名牌大学,其情之深、意之切人人可见,但往往学生最不领情的就是这些老师;有些老师,爱生如子,对优秀生捧如娇子,对后进生恨铁不成钢,但最终所有的学生都不会记得他们……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这些老师为人师表,兢兢业业,却没有活在学生心里,学生的记不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他们比较无情的否定。
读完这篇文章,我问自己,假如有学生几年后来看我,是不是会遇到同样的尴尬,和学生没有细节可聊呢?
那篇文章分析了学生多年后拜访老师无话可谈的原因。
问题出在哪里?
文章首先从聚会感受说起。
曾经参加过很多次学生组织的聚会,也在很多场合与学生单独相遇。这个时候,学生能够和你聊起的,绝对不会是你教了他多少知识,讲了怎样精彩的课。
是呀,你精心准备的每一节课,多年后没人会再记起,包括我自己,我能记得当初任何一个老师的课堂吗?
我只记得小学毕业班李老师拿黑板擦砸最调皮的学生小强。
包括李老师讲的笑话,也记不清楚了,即便当时逗得我们开怀大笑。记得最深的,就是黑板擦砸人。
假如现在遇到他,能说起的话题,自然是黑板擦砸人,得问问他,当时是不是真的被小强气坏了?
真性情之举,往往会让人记住好久好久。
还记得一位陈姓小学老师,有点神经质,一放学,他搬来凳子坐在教室门口,监督我们背书。
他有句名言:天不黑不准回家。
要是现在遇到他,聊天,一准要拿“天不黑不准回家”说笑一番。
模糊不清的记忆里,还记得他朗诵的样子。
那时小学课本里有一首诗《瀑布》。
不知道是不是这一首诗。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陈老师读到“叠叠”一词时,特别的夸张,声调先沉下去,再陡然升上去。
迄今为止,还记得他沉醉的样子以及读诗的声调。
其它的,与陈老师相处的细节,一概记不清了。
文章接着分析——
往往,你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你在课堂上故意没有揭穿他的那个谎言,你在雨天递给他的一把伞,你在无意中给他的小小的感动……这些老师已经忘记了的小事,却会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大事”,并且都会成为聊天的主题。
说的极有道理啊,我能记住小学李老师的,是他拿黑板擦砸小强。
我能记住陈老师,是他说的一句话,天不黑不准回家。
文章最后总结了原因,原来,当老师过多地关注教给学生怎样的知识,成全他们怎样的人生时,往往会忘了在细微处给学生以影响和关照。而在学生看来,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做人的谆谆教导,最好都要隐匿在细节之中来完成,他们需要的是有血有肉的、充满温情的教育。
说到底,要将孩子当人看,教育是人与人打交道,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也不是培养考试机器。
此文对我的警醒意义在于,千万别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拼命压榨时间,不停地在学科教学上给学生施加压力,做不完的试卷,讲不完的题目,搞的学生累,搞的家长累,搞的自己累,累到最后,没人觉得你好,自己也觉得自己面目可憎。
今天还干了一件蠢事,自己上班了,不放心学生玩了一个寒假,还在家长群内留言。
我是这样说的。
特别表扬一下,假期坚持看空间范文和额外自觉加练作文的孩子,他们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寒假。
放假前,跟孩子说,要半天玩,半天做作业,晚上有一大段时间是看书,针对这个安排,请家长跟孩子谈一谈落实的情况。
目前孩子与孩子之间,在学业上的差距,基本是家庭教育的差距。能全力付出的,比如监督孩子学习、读书,比如跟孩子每天聊一聊读书,聊一聊学习,聊一聊生活。再如跟孩子共读空间范文的,陪孩子创新获取素材的,都可以视为在付出。
不付出,指望靠天收,那是不靠谱的。
你要是一样都没做,也别指望孩子有多大的自觉性和多大的长进。
只有做,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最后客气的说了一句,共勉。
夜深人静之时想一想,觉得自己挺没趣的,自以为很负责,实际上既给学生家长出难题,也给孩子上了紧箍咒。
倘若多年后,遇到这一届学生和家长,他们能记得我这次好心的提醒吗?
不可能记得的。
为什么?
貌似是为学生好,为学生负责,学生、家长不见得领你的情。
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学生还在假期里,我的紧箍咒已经念过来了,学生首先不领你的情。
家长会吗?
成年人自有价值判断和行事主见,按照常理来说,他们能叹息一声,老师太负责了。
注意这一个“太”字。
人,好逸恶劳是本性,谁愿意没事陪孩子唠嗑,劳神费力的检查作业,督促孩子读书、练字、背古诗,还创新获取素材?天那,按照老师的建议,假期也闲不下来,我本来还想玩手机、逛街、补觉的,老师是不是有点变态?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非常有道理。较真的老师,假期还没结束,督促过问孩子学习的提醒就来了,如此做派的老师,身边没有几个家长陪你玩。
要是组织一些活动,如踏青啊,烧烤啊,大家乐呵乐呵,你好我好大家好,好评如潮。
那我为什么还记得拿板凳堵门的陈老师?
说起来惭愧,那时候非常恨陈老师,一帮野小子总商量着捉弄他。
玩的太野,玩的太多了,所以当时恨,过后领情。
现在想起他说的,天不黑不准回家,还心里暖乎乎的呢。
真盼着有遇到他的机会,告诉他,我们记着他说过的那句话,天不黑不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