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敏:17岁当狱警练西洋拳,犯人告诫我别做瘾君子
六十年代,那时香港经济低迷不振,百姓生活困难,陈惠敏读完高中,这在当时算较高学历,因此17岁的陈惠敏便立刻想找份工作,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公务员这个铁饭碗最可靠,其中又以警察这个职业最威风。
那时香港社会秩序不像如今这般黑白分明,人人都对警察畏惧三分,所以陈惠敏去报考警察,由于未满十八岁,警队拒绝了他的申请。“既然不能当警察,就去柳记吧!”陈惠敏转身报考俗称“柳记”的惩教处职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狱警。
由于当时监房中的铁门还是使用老式锁头,要用一把很长的钥匙去开锁,而且还得用蛮力才能扭开。在广东话中“扭”、“柳”同音,锁匙被称为“柳心”,因此狱警就被称为“柳记”,但他们反感这样的称呼,甚至也不喜欢别人称他们为“狱警”,认为带有贬义。
不过,当时香港的狱警在社会上有些地位,江湖人物对他们相当尊重。行走江湖的人都知道,说不定哪天自己就会到“大祠堂”里住上一年半载,即使你在外边能够只手遮天,但到了监狱中,一切都有阿Sir主宰。所以,江湖人士和狱警一向是相互尊重,江湖人士也尽量避免跟他们发生冲突。
陈惠敏当狱警时,每月薪水280元港币,收入已经相当不错。但最令陈惠敏受用终身的却是在狱中学到的一些常识。怪不得古惑仔们都把坐牢称为“上大学”。陈惠敏驻守过大榄、芝麻湾和最高设防的赤柱监狱,见过各种形形色色的犯人,即使面对重刑犯,17岁的陈惠敏也毫无畏惧。
陈惠敏:17岁当狱警练西洋拳,犯人告诫我别做瘾君子既然与犯人长期相对,不如把他们当作朋友,于是陈惠敏经常与一些犯人闲聊,了解到各种江湖见闻、古惑招数。不过那些犯人总是告诫他,千万别碰毒品,一旦沾上,一辈子就完了。
在俱乐部的那群外借上司,全都不太看得起中国功夫,于是敏叔也跟随学习西洋拳。或许是有一点天资,加上生来一副好肌骨,学拳很快便上手,打得头头是道。少年时玩心重,只觉西洋拳实用灵活,便一直钻研下去。慢慢,竟然被一些上司留意到敏叔的拳很重,一定能把犯人震慑住,便对其加以关照。
陈惠敏:17岁当狱警练西洋拳,犯人告诫我别做瘾君子可以说,陈惠敏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一定是从练西洋拳开始的。其实,陈惠敏担心抽烟对体能有损,因此他从30多岁之后才开始抽烟的,在运动员生涯中他从不抽烟。
当了几年狱警之后,陈惠敏与犯人们都打好了关系。那时,监狱里每个仓都有所谓的“话事人”,大大小小的矛盾,都有话事人去处理,如无必要,是不会惊动狱警的。这样一来,陈惠敏觉得这份工作有些沉闷,那四道高墙又如何挡得住一个少年的心呢?
经常听着江湖人士讲述着江湖上的各种内幕,陈惠敏心里慢慢有了一个想法:“如果哪天我当了警察,以我现在对江湖的熟悉情况,工作时必定得心应手。”不久,他的师弟黎国华的辞职,令陈惠敏辞职的念头更加坚定。20岁那年,陈惠敏毅然决定递交辞职信,转而报考警察,此时正是蓝刚吕乐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