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说的7788

我的答案是没有答案

2020-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咸鱼壮壮

小时候为了让我能多记忆一些文字,阿莲总会相当严肃的告诉我,所有的作家都会记住自己写过的一字一句。

但随着写下的日记越来越多,记忆也学会了给自己减负。再在某天去重温自己写下的文字时会发觉,其实一个人的思想是有时间纬度的,自己曾经有过的想法都会忘掉,甚而会感到陌生,产生一种似乎过去的自己要活得更通透明白一点的倒错感。

所以,所谓“我的思考”,就成为了一个很难被界定的概念,描述出来也许用,“这是我此时此刻的想法”显得更为妥帖。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会觉得人生的底色是悲凉。

但并非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消极,而是一种略带心疼的正向希望。

譬如被提醒可能被骗的时候反而有点替欺骗方难过,TA真正能够骗成功的人却是唯一信任TA的人。

想来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包含了这样的逻辑,比如,你真正能够伤害到的人都是在意你的人。

这也许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漠视善意视之为理所当然,对一点点的反对耿耿于怀。

所以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容易吃亏,因为大家往往只记得自己挨过的刀子忘了自己也吃过不少豆腐。


偶有朋友会截图微博中双方对立的观点问我怎么看。

反义词的存在似乎会天然的将双方置于对立的观点、身份或世界里。

如同置身于同一环境中不同人所述的“冷”与“热”,只是在表达自己对与某种现象感受到的程度有所差异罢了。

但在关系中,往往就成为了一个潜在的矛盾爆发点。

乍一听是因为我不能接受对方如此不同,或者是TA的格格不入太过扎眼。

可换一个温暖的视角来看,是因为我太希望我们能够保持一致,因为我想要和你更靠近,所以迫切的希望我们能保有一切相符。

究其根本,每个人都只是在客观陈述所立之处的所感所思,又如何去评判对错分个高下呢?

如果问我怎么看,我的答案是,去对方的世界里看一看吧。

像参观展览,只是观察与感受。如果感兴趣有共鸣可以再来再多一点了解,如果觉得无趣把时间用在探索新的展览就好啦。


今年接连不断的公共危机事件让大家更多的去反思应对策略。

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故,我们通常都会不自觉的选择关注某一个紧要关头,比如咨询中父母焦虑于孩子被确诊抑郁症的时刻,却忘却了危机产生的实质是渐进式变化累积的结果。在抑郁来袭之前,孩子已经经受了无数次的挫败与呼救时的孤立无援、求助无门。

与其一头猛扎进“怎么办”的慌乱中,不如静下来想想,究竟是什么促使事态演变成当下的模样。

根源必然不在呈现的结果之中,治根之举亦是。


很多时候,大家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是,认为一两句“鸡汤式”的回答就可以化解十几年行为模式塑造出的磐石。

就像周围人在知道我也有动荡起伏的情绪时的反讽鼓励,亏你还学心理学的呢。

情绪就像每日不同的天气,我无力阻止它的发生。那心理咨询的意义在哪呢?

我想,这就像是天气预报。我知道今天会有一场雷阵雨要来,我阻止不了电闪雷鸣,可是我大概知道,是什么样的云层运动会造成它的诞生,这场暴雨持续的时间与强度大致如何,从而减轻了自己在天气变化前的手足无措感。

彼此分享的意义在于,当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后,会发现每个人都经受着同一种“痛苦”的不同阶段,而其中一部分人会告诉你:别害怕,你终究会像我一样走过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