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禅寺

2024-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水绘江南

2020-09-01

常州清凉禅寺,又名端明寺,地点常州市区同济桥南的清凉路14号,位于张太雷纪念馆对面,所以顺道进入游览。

寺院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由常州籍枢密副使胡宿请额所建,初名报恩感慈禅院。原址在城东南3里处,延洞云深禅师为开山祖师。南宋理宗淳祐八年(1248),常州郡守李迪为祀胡宿,在寺内立胡文恭公祠。元末寺与祠俱毁。明成祖永乐元年(1430),报恩寺始移建于现址。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礼部尚书胡滢因念祖先胡宿曾任端明殿学士,且有祠在寺内,遂奏请朝廷改报恩寺为端明寺。

光绪三十年(1904)复名清凉寺,该寺在草创时规模并不大,但由于僧人“道行超卓”,乡里闻名。北宋大文豪苏轼寓常州时常住清凉寺与寺僧谈经论法,寺壁题诗甚多。明永乐时重建后,寺院规模渐臻宏伟。明正统六年(1441)在无一聚禅师主持下建大雄宝殿。清康熙年间重建大悲阁和藏经阁。嘉庆二十二年(1817),两阁毁于火灾。道光四年(1824)邑人石庆山集资重修山门、佛殿。咸丰十年(1860)又毁于战火。后住持静波禅师在废墟上相继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法堂、禅堂、法融堂、海镜堂、大悲阁、荷花厅等殿堂楼阁300余间。自光绪二十年(1894)动工,至民国初年竣工,历时十余年。建成后规模仅次于天宁寺。

清凉寺建筑采用四合庭院封闭式格局,其主体建筑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阁、海镜堂、藏经楼均位于中轴线上。该寺建筑尤以禅堂和藏经楼最为著称。禅堂位于藏经楼南侧,为“回”字形转楼,建筑别致,其规模为其它寺院所罕见。藏经楼为七开间三层,经实测高达24.983米,为供奉龙藏、僧人阅读藏经、讲经、研究佛法、受戒登坛、研究佛教礼仪之所,藏有明代宗所赐大藏经一部及慈禧太后所赐大藏经(龙藏)一部。

以上文字都是自己回家之后上网查询所得,可惜自己游览之际过于匆忙,虽然慨叹于其建筑规模宏伟和别具一格,但是不过蜻蜓点水,不到一刻钟即行返回了。难得遇到一座不是现代重建的寺庙,却被我生生错过了,好在距离并不算远,有缘一定还会再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