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想法

大年三十说春晚

2020-01-25  本文已影响0人  578cafc90fa9

      1983诞生于一个破旧的演播室里的春晚,我有幸从1995年见到了她的模样。从此春晚便在每年的大年三十一直陪我进入梦乡。二十多年的陪伴,因为水平的缘故,一直不能领悟其精髓,但也有一些肤浅认识。

    在新与旧、雅与俗、政与文的平衡中,《春晚》注定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年轻人抱怨着俗气的布景和无聊的小品,长辈们在叹息总是请些他们不认识的明星。但即使如此,人们不得不承认,少了《春晚》的除夕夜,似乎总会多几分冷清。

      阖家团圆的除夕夜,《春晚》其实承担着一种代际间的情感联系。在老中青兴趣分野越来越大的今天,《春晚》可以成为一家人难得的共同话题。

      即使辉煌不再,即使吐槽无数,每当熟悉《春节序曲》拉开除夕的帷幕,每当三十多年依旧的《难忘今宵》送来最后的祝福,每个人心头仍都会微微一颤。

    或许爷爷奶奶在打着瞌睡,爸爸叔叔在卡着五星,妈妈婶婶在讨论着美食,我们在各自刷着手机,或是在盘算属于自己的红包,但《春晚》就像一个奇妙的磁场,到时将这些人统统聚集在客厅,把我们的心浸入这浓浓的年味儿里。

      它像除夕之夜的一道硬菜”。虽然在物质富足的今天,相较于大鱼大肉,许多人或许更偏爱精致食和清爽果蔬,但若是桌上少了这盘菜,就不太有“过年的感觉"。

      它是烙在农历新年的一个特殊印记。虽然只有短短38年的历史,但对于许多人而言,却比那些古老仪式产生的羁绊更多。它是70后、80后的青春,90后的童年,以及作为00后的你,追忆旧时光的文化密码。

      它是历史长河中最年轻的一个春节“民俗”,或许是最后一个国民级的春节仪式——属于老百姓的家庭“”年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