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便利店》读后感
想了许久,始终无法定下最契合的标题,可能是因为我肚子里的墨水太少的缘故,只能匆匆地写下很草率的名字,若能逗人开心,起码不算太糟糕。
窗外小雨淅淅沥沥,无端惹人心烦,睡不着,干脆下载简书,想把最近看到的几本让人记忆犹新的书记录下来,然而,等我确定好今晚写哪本时,心中生出悔意和胆怯。
至于为何?
看完了,你自然就会知道。
言归正传,读到《人间便利店》,对我来说,只能说是缘分。原本我随心意挑选的书,是《岛上书店》,单纯因为书名带着“书店”两个字,而我喜欢读书。买《人间便利店》只是为了凑齐两本,书店有活动,两本打八折。
我喜欢读书,自然喜欢逛书店,时不时买一两本书回家,早已成为习惯。家里的书自然不知不觉多了起来,精心挑选的书尚且来不及考完,这种随意买来的书更是被压在其他书下面,久久不见天日。
等我想起来看的时候,书表面的透明塑料包装布满灰尘。
话好像扯得有点远,哪怕不会写正经的书评,也不能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还是赶快拉回来。
书的字数应该挺少的,没数过,总共26章节,一章节平均两千多字。
书的内容也并不难懂,有点下里巴人的趣味。像我平时爱看书,甚至被几百万字的长篇小说茶毒太深,读这本书简直有点像过家家。
没有任何诋毁的意思,只不过想文字上显得活泼点、轻松点。
谁能想到,明明距离第一次看书,已经足足四五月有余,这次为了写这篇读后感,略读一遍后,依旧情绪低落,只能在这里逗趣。
我看书,从来只看书的内容,看完后,才会瞥一眼作者是谁,获得过什么荣誉。这本书,作者我不认识,只知道是个日本人,这本书获得过芥川奖。
我有时候想不明白,看书为什么要了解这么多内容?
《人间便利店》,书名很真实,讲的是古仓小姐的便利店生活。
但是,我心中反而觉得《古仓》更贴切,就好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对了,《被嫌弃的古仓的一生》也挺合适。
古仓小姐,是相较于大多数正常人的少数人。
人是群居生物。分析一个人,最全面的莫过于分析她的交际圈。而古仓小姐的交际圈,在书中提到的有四类:家人、同事、同学、待结婚对象。
先从家人说起,家人可能是真正了解过她的人。我说的是了解,并不是理解。小时候,古仓捡起死去的小鸟,想要带回家烧烤;两个男生打架,她劝架的方式是用铲子砸两个男生的头;女老师情绪崩溃,课堂大吼大叫,她干脆把老师的短裙和内裤扯下来。
家人眼中的她,异于常人,有心理疾病。
同事,在古仓的心里是极为特殊的存在。
“现在组成“我”的成分,几乎都来自我身边的人。三成来自泉小姐,三成来自菅原小姐,二成来自店长,其余的部分来自半年前辞职的佐佐木、一年前都还在做领班的冈崎等。从过去共事的他人身上吸收而来的东西,组成了“我”。”
这段话让我感触很深,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好像在哪里看过类似的话,为了满足期待,你一点点弄丢自我,用期待去填充缺失的部分。等发现时,成为完全陌生的模样。
明明还是你,又不是你。当你对着镜子反问时,你的答案是什么?
最后一类人,待结婚的人——白羽先生。曾经和古仓是同事。他,可以说是整本书最让人讨厌的人。上班的时候,大男子主义,自命不凡、不作为,甚至尾随女店员。被开除后,住进古仓的家里,被古仓包养,依旧能自得其乐。
像臭虫,生命力顽强,惹人生厌。
配角说完了,主角,我不想说了。权当我任性一次。
夜深了,没精力,也没有能力续写下去。结尾处说几句题外话。
我一直都有学习心理学的冲动,总觉得人的心理简直是另一种宇宙,同样的神秘,没有边界。希望后面有时间学习,有机会重新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