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有成功的理由,失败有失败的原因
昨天晚上的学员上稿分享课,我被同学一苇潇潇惊到了。
她不仅阅读了萧红的4本传记,还阅读了萧红写的3本小说。达到了老师说的,要写出5000字的文稿,至少要看30万的字素材的标准。
有关萧红的读书笔记,密密麻麻做记了48页,看着让我的背直发凉。一张张贴在墙上的样子,让我想起喜欢的美剧《国土安全》的女主角凯瑞,那种为了工作拼命的样子。
在写作之前,为了能更好地掌握文章结构,她将老师说的,公众号拾遗上的,十万以上阅读量的,十多篇文章打印出来反复琢磨,将一个个优质的文章的结构,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成为自己摹写的范本。
尽管如此,一苇潇潇这次上稿的过程,依然充满了曲折。
开始的时候,她想写萧红纯真的童年,写了3000多字后。她发现,这样的文章,在新媒体时代是没有人喜欢读的。除了傻白甜,没有人喜欢阅读这样没有嚼劲的文章。
这样,她又将视角转向了萧红的感情经历,七七八八地写出了5000多字。
文章完成后,她才感觉到,文章只有萧红感情故事的堆砌,背后没有人物特质做支撑。人物好像一个只有躯壳,没有灵魂的木头人。
人物稿最难的就是找到人物的特质。
于是,她又开始了痛苦的思索,如何才能找到萧红的人物特质。
在写这篇文稿的日子里,她天天沉浸在萧红的故事里,和她同喜,与她同悲。想像着萧红那些爱恨情仇的故事,和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
有一天,她在不断地思索中,忽然从脑中跳出了两个字“倔强”。对,就是这个词:倔强。这是萧红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物特质,它支撑了她与生命顽强对抗的一生。于是,她将有关这个特质的故事,作为反映人物的重要素材,放在文章中。
她认为,好的素材,要有人物的对话,有强烈的动作和画面感。这样的文字,对于塑造人物个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文章中,她还根据上下文的需要,以及文章的逻辑性,将有些素材进行了适当地加工,使得表现人物时,更加的鲜活,有力。
经过了这么几次反复折腾后,文章终于完成了。
这时,她并没有急于交给老师。而是,用平板录下自己朗读的录音。在播放时,寻找文章中文字不连贯或卡顿的地方,重新进行了修改。
后来,她想起了老师在上课时讲到的,人物稿最后的一步要让人物的人格进行升华。于是,又在萧红的传记中,找到了这样一段故事。
萧红曾在危难时刻,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帮助过一对日本夫妇。这样处理后,萧红的人格一下子高大起来,境界也得到了提升。
在交给丹老师审查时,丹老师又调整了几个地方,文章终于功德圆满,得以上稿。
由一苇潇潇同学的这次上稿经历可以看出,想要写出一篇合格的人物稿是非常不易。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和努力。但她上稿的做法是可以学习的,从这些做法中可以看出,她对于这次培训的投入、用心和思考,这些方法我想不到吗?有些可能想不到,更多的是因为我压根没有她那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