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65 | 第六十六篇:别让你的大度换来别人的得寸进尺

2020-12-04  本文已影响0人  peaceearth

今天看了苏珊·福沃德和唐纳·弗雷泽的《情感勒索》,说的是在面对控制型人格的时候,应当如何辨别并应对。

在生活中、职场中或者恋爱关系里,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善于情感勒索的人。通常,陌生人对我们不会产生情感勒索,只有身边熟悉的人,甚至是亲密的人才会让我们产生情感勒索的感觉。正因为日常的亲密接触,所以他们更清楚我们的“软肋”是什么,怎样才能激起我们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从而顺从他们的意见。

情感勒索有六个主要的特征:要求、抵抗、施压、威胁、屈服和重启

比如你的朋友A想要你借他10万块钱,你虽然有,但也是自己辛辛苦苦很久才攒下的钱,于是拒绝。然后A就用各种手段逼迫你,比如施压“上次你向我借钱,我可是说借就借了,你这人怎么这么不仗义?”或者威胁“不借就不借,从今往后我们也不要往来了”。如果你最后顺从了,那么他很可能会开始下一轮的要求。

家暴是另一种表现形式,被施以家暴的受害者,如果在家暴者的花言巧语之下选择原谅,那么很可能会迎来另一次的家暴。通常,情感勒索不会如此激烈,而是更加的隐秘。

作者指出,这里需要分辨声明原则的权利情感勒索的区别。情感勒索通常包含了惩罚和控制。还是以借钱为例,朋友向你借钱,你不想借,朋友虽然不高兴,但没有做出其他行为。这里就没有情感勒索。而声明原则是每个人说不和表达自己感受的权利,比如父母随意翻看了你的日记,你感到生气,言辞激烈的表达了自己的气愤,并且希望他们以后不要再做这样的事情。这里也不能算是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分为四种形态:施暴者、自虐者、悲情者和引诱者

施暴者总是清楚的让我们知道他们有什么需求,并告诉我们忤逆他们的后果。比如你非要学音乐而不肯遵循父母的意见去读大学,他们威胁要和你断绝关系。或者他们什么都不说,但整天唉声叹气,闷不吭声,通过营造一种压抑的气氛让你感受他们的怒气,最终屈从于他们的要求。

自虐者则是把威胁内化,如果你不遵从他们的意思,他们就对自己做出某些举动。比如“你如果和我分手我就去死”

悲情者则是强扣罪名、使别人产生罪恶感,并且还会引导受害者相信,他们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全都靠对方了。比如有些父母就很善于把自己至于奉献者的位置,让孩子遵照他们的意愿选学校、选对象,孩子一旦反抗,就开始塑造自己苦情的形象,让孩子产生负罪感而放弃改变。

引诱者是最不易被发现的一种情感勒索者。简单说就是先许之以好处,如果我们不顺从他们的要求,我们就什么都拿不到。比如某些渣男,明明没有成家的打算,却以结婚作为诱饵控制着女方为自己付出。

情感勒索者通常会给人带来三种感觉:恐惧感、责任感与罪恶感。他们善于放大这些感觉,让人痛苦,并且让受害者为了使这些感觉恢复到可以容忍的状态而做出任何事情,哪怕是损害自己的利益。为什么这三种感觉有如此大的威力?作者也一一进行了分析。

恐惧感:主要有“对排挤的恐惧”“对愤怒的恐惧”“条件反射”。人是群居动物,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天生对被排挤感到恐惧,而后两种很大部分是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如果我们小时候常常面对愤怒的父母,就有可能愤怒特别敏感,只要有人对我们发火,就会唤起我们的恐惧感,然后就像被狮子盯死的羚羊一样,动弹不得。

责任感。也就是让受害者产生一种亏欠感,这种情况在家庭也很常见,比如“我生你养你,所以你就必须事事听我的,否则就是不孝”

罪恶感。这里的“罪”,通常是一种欲加之罪。比如在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里,宋乔安因为出去接了电话导致儿子被精神病患枪杀而陷入了深深的罪恶感,觉得是自己的疏忽害死了儿子。这里的罪和我们是否真正伤害了别人无关,关键是我们相信自己的确做了伤害别人的举动。

另一方面,站在受害者的角度,作者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情感勒索的发生必定是受害者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情绪键”的影响。所谓情绪键是人体内促使情绪形成的神经束,有我们的基本性格气质和幼年时的经历共同形成。每一个情绪键都鲜明的体现了我们人生中的层次,比如别人是如何对待我们的,我们内心深处如何看待自己,甚至过往经验如何对自我造成影响。

通常以下特质的人更容易受到情感勒索:过度需要他人认可、过分害怕他人生气、不计代价维持和平、容易为他人负过多责任、频繁质疑自我。这些特质并非不好,但是一旦过度它们就会控制我们,让我们丧失理性的思考,更容易受人控制。

为什么要关注情感勒索这件事呢?作者认为最主要的是损害了自我的完整性。比如伤害自尊、损害幸福感、为了安抚勒索者而牺牲他人、对关系造成消极的影响。在我看来情感勒索还有传染性,曾经的受害者很可能会变成施暴者,如果是向施暴者反抗,会造成两人关系的恶化,但更可怕的是,受害者通常不敢直接回击施暴者,而是向更弱小的对象发泄情绪,而孩子就是这样一个对象。那么,一个情感勒索的恶性循环就在家族里形成了。

如何避免成为情感勒索的受害者。作者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

  1. 先和自己约定,扭转轻易妥协的行为。可以采用SOS策略。即Stop(停止)-Observe(观察)-Strategize(制定策略)。
  2. 用非防御性的沟通和对方沟通。即不和对方争辩,不辩解自己为什么不愿意,而是先认同对方,然后宣布自己的决定。作者给出了一句最具代表性的非防御性沟通话语是“你绝对没错”。
  3. 学会使用条件交换。也就是你答应我一件事,那么我也答应你一件事。如果你没有做到,那么我也有收回承诺的权利。

总而言之,想要从情感勒索的恶性循环中跳出来,首先在于改变我们自身,而不是期待对方先做出改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